乱世,打仗打的不仅是经济,更是主政之人的才能和胸襟,有理想的主君,往往会大力的招揽人才,大胆启用任何对国家有用的人。而这些有用之人,哪个不是饱学之士,胸怀大略?
秦孝公大胆任用敌国的商鞅进行变法,最终把赳赳老秦从摇摇欲坠快要亡国的境地扶上了七国实力最雄厚的地位;刘备三顾茅庐,还不是为了一相难求人才难得的苦衷;魏武帝曹操更是心怀宽广,只要有才,便不论出身,一律重用。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也开创了北方短暂统一的盛况;就连在北宋不得志的读书人张元,被死敌西夏国主李元昊重用后,仅好水川一战便埋葬了宋国七万将士。
张元甚至还写了一首诗羞辱当时的北宋大将韩琦: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朱彦辞匆匆看过一遍试卷后,心中便略略的放心下来,除了一题没见过,其余的都还算熟知。
总共只有五道正题,外加一道附加题。
五道正题其中三道与《孙子兵法有关,一道是高玮自己编的战国诸国政局论述题,还有一道取自这个时代没有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自南北朝时南朝齐的大将檀道济的“三十六策”开始传承,最终由后人汇编成了三十六计。
朱彦辞看着第一道题,不禁在心中暗笑,对这道题他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题目是取自《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让考生先论述这段话的意思,再做延伸阐释。
朱彦辞细细思索了一番,便开始作答,先在草稿纸上写个大概再往题卷上誊抄。
“所谓用兵,当知己知彼,知彼不易,知己则更难。应先派间客、斥候等竭力探得敌军底细,而己方的兵力构成和分布,粮道的畅通和粮仓据点都应熟知于主将之心……”
朱彦辞奋笔疾书,胸中的韬略洋洋洒洒的都铺在了这大白的试卷上,似有千军万马,奔腾不息。
大赵小皇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