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从熙宁四年二月丁巳朔以后,一切都变了。宋神宗自己笃意经学,深悯贡举之弊,且以西北人材多不在选,就跑去找王安石商量怎么弄一下。王安石多大的胆子啊,直接对宋神宗说: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建学校以复古。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额。罢诗赋,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意思就是说:现在这些靠科举的渣渣们从小写诗作赋,熟知音韵,对诗词唱和、调戏妹子是一流,但是他们这些人渣对圣人之言却知之甚少,一旦当了官儿,怎么可能懂得治国理民?所以以后不考他们诗、赋了,就考他们经义和实用的,反正他们也不行,就把这些渣渣的名额放到进士科去,多选一些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出来。由此开始,大宋的科举就不再考诗、赋而专考经义、论、策了。
赵师中等苏志学的话说完以后,指了指苏志学,微微一笑:“先生说的本官岂能不知,恐怕先生还有未尽之言吧。自家人岂能不知自家事。大郎的小聪明是有点,要说到经义、论、策,要他现在去考,恐怕还是力有未逮。本官的意思是想请先生引荐一个大儒指点大郎一下,这毕竟还有两年的时间,让他补充一下学识,增广一下见闻即可。”
苏志学一听就有点无语了,难道我刚刚说的还不够明白,你家衙内是什么货色你不清楚?就算再是天才,现在考的科目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补起来的。这两年时间就算请了孔圣人来教,也不可能让他进士及第啊。
赵师中看着一脸为难的苏志学不由的大笑了起来:“先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难道你忘了我大宋还有制科?我宗室子弟还有恩科?”
苏志学听了眼睛一亮,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的说道:“郎君说的是啊。学生的确想差了。如此,待学生好好想一下,定要为衙内找寻一个合适的先生才是!”
南宋不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