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书院。
趁着没有课所有的教授也都在,古瑞将大家请到了专门建的会议室里,对众人道:“诸位教授,我思来想去,我们书院虽然分设文经、科学各科,却不能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思想。所以我想给书院起草一条‘院训’,作为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不知各位有何建议?”
程颢道:“古山长提议很好。我认为作为一座培养人才的书院,教导出来的学生至少应当‘明理’,故我提议院训至少应有此二字。”
有几位教授跟着点头。
沈括道:“我们科学书院,不同于其他书院,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推广科学,富国强民,所以我建议院训之中应该有‘格物’二字,鼓励学生探究万物的规律。”
曾布道:“格物二字好。《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两个字无论对学文经还是习科学,都很有必要。”
程颐问道:“山长有何想法?”
众人看着古瑞,看他这个大学问家有何高见。
古瑞道:“我想提‘创新’二字,科学必定是在不同的创造革新之中前进的。”说完他又望向苏轼,问道:“苏公有什么想提的吗?”
苏轼笑道:“我等士林人士,应该坚守气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改变初心。所以如果叫我提,我提‘笃行’二字,希望与各位教授和书院的学子共勉。”
又有几位教授有其他的一些提法,都颇有道理,但毕竟书院的院训不能太长,不然容易混乱,也无法突出要义。讨论来讨论去,还是以程、沈、古、苏四人的提法最符合大家心意,于是科学书院的院训便被定位为四个词:明理、格物、创新、笃行。
会议结束,古瑞立即安排工匠将新定的院训刷到书院教室和围墙的墙壁上。
第二天,古瑞刚到山长办公室,苏轼便奔了进来,道:“吉丰,又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
苏轼道:“提升李定的词头又被封还了!”
“啊?!”这次连古瑞都莫名惊讶了,这——也太神奇了。宋敏求封还了两次,辞官了。苏颂封还了一次,被罢官了。接下来竟然依旧是‘不识好歹’的知制诰,竟然继续封还,估计皇帝和王参政真要被气死了!
古瑞问道:“这次又是谁封还了词头?”
苏轼道:“这次是李大林!”
古瑞叹道:“前面已经有两个知制诰因为这事丢了官职,这个李大林难道不怕么?”
苏轼轻蔑道:“怕?!我们士子会在乎官身么?别说丢官,即便是杀头,不合法礼的我们依然会反对!”
古瑞知道苏轼说的不是假话。中国的士大夫精神是叫人敬佩的,而士大夫精神的最主要来源便是宋,宋朝的政治开明,士大夫们也最重气节,北宋有苏轼这样的人物,南宋更有响当当的文天祥!
古瑞又问道:“那官家怎么处置的李大林?”
苏轼气愤道:“还能怎么样?皇帝和王安石将他罢官了。”
古瑞想想,也应该会这样处置,不会做出更过激的事情来。他又问道:“那后面怎么办?其他知制诰还会封还么?”
苏轼道:“封还肯定会的。但是陛下和王安石不把李定提起来,肯定也不会罢休。根据大宋律例,知制诰不草诰,就跟宰相不副署一样,任何诰命都出不了皇宫。”
古瑞对宋朝的这些事还是知道的。宋朝之所以会被后人称为政治开明,又被称为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就是因为大宋律例里本就设置了诸多对皇权的限制。
古瑞问道:“那李资深就做不了他的监察御史里行和太子中允了?”
苏轼苦笑,道:“皇帝和王安石肯定会想办法。我听说他们已经新任命了一个知制诰,此人唯王安石马首是瞻,估计等到他轮值的时候,诰书就能拟出来吧。”
古瑞闻之,竟然不由自主叹了口气。
苏轼道:“吉丰也别气馁。即便李资深当上了御史里行又怎么样?已经有大臣在准备上书弹劾他了。”
峥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