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心心念念着赵媚娘和灯灯的事,巴望着皇帝天降美差。
皇帝也为自已册封皇后的事绞尽脑汁
阎府丞走了,胡广的儿子胡穜顶了他的缺,这年轻的府丞和他老子一样,最大嗜好就是上茶馆,每天点卯时,总有些街谈巷议的事从他嘴里漏出来。好多还是真的。
小舍今天心神不宁,胃也不舒服,去问他讨点好茶想提提神。
这白面小郎道:“大人,想不想听孙妃的故事?”
“是那个陪伴皇上捉朱高煦的那个皇妃吗?”
“对对,她就是山东邹平人,父亲孙忠是永城的主簿,她天生丽姿,小小年纪是人人皆知的美女了,小孙氏的美名渐渐传开,最后传到了一位原籍永城的贵妇人耳里。”
“卖什么关子,是皇太后看中的。”
“说是皇太后,其实是皇太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她借机会让孙主薄将小孙氏带到了自己的面前。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她出入皇宫和诸王府,眼中见过的美女多的是,但如此美貌惊人的还是少见。”
“你这小子,这话说得有根有据,我信了。”
胡穜滋滋的吸着茶壶:“彭城伯夫人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外孙皇太孙朱瞻基。虽然小姑娘还在待闺时,但美人难得啊,又是同乡,加上与外孙两人年纪相当,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小旗把一叠公文交给小舍,等着他签字。
小旗走了,胡穜又道:
“她特地从永城赶到南京里,向女儿女婿、乃至朱棣及掌宫王贵妃推荐小孙氏为太孙妃。”
“我想起来了,是我替宫中送阳山水蜜桃的时候见过那时的孙妃,黄俨说她是张皇后的养女,名叫孙若薇。”
“大人,你说从小在一起,人又长得漂亮,感情肯定好的。”
“这当然,我和你嫂子也是从小一块长大的。”
胡穜把手里的案卷递给了小舍:“快到了永乐十五年。皇帝已经十九岁那年,孙氏也终于长成。两人如同兄妹一样的青梅竹马,都认定自己将要成为夫妻。”
“事实也是啊?”
“不是先娶了胡贵妃吗,成祖朱棣改了主意,另外为孙子选了山东济宁人胡妃,成为朱瞻基的嫡妃,而朱瞻基一心想要迎娶的“妹妹”孙氏却只能充当姬妾,成为“皇太孙嫔”。
“这事当时没人敢问,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选了胡善祥当皇太孙妃。”
“也许成祖的本意,不愿同一个城市出两位皇后,造成外戚坐大。”
“这有道理,两代皇后都是山东永成的,显得小家子气,不符合成祖朱棣的性格。但皇上心里委曲了。”
“这无疑是挨了当头一棒,皇上只能乖乖的接受他不喜欢的胡善祥占了孙氏应得的嫡妻之位。”
“皇上现在不是册立了胡皇后了吗?一切都改变不了。”小舍道。
“如果按照皇上的心,当然是要立孙嫔,但是胡善祥是祖上钦定的原配嫡妻,他没法选择。只得将皇后的凤冠戴到胡善祥的头上。”
“这也理所当然的,反正总有一个受委曲。”
“下官查了一下,按照明初的定制,册封皇后时,授皇后以金印金册皇贵妃以下只有银册印章而没有金宝。”
“对,仁宗皇帝时就这样执行的。”
“大人没注意,在这次册封孙贵妃的时候,宣宗一定要让孙氏享有与皇后同等的待遇。宣宗向张太后提出了,孙皇妃是太后抚养长大,对于宣宗和孙贵妃之间的事,再没有谁比她更清楚的了。她终于没有忍心让儿子难过,她答应了宣宗的要求。”
“这事你怎么知道,朝中没听说过啊。”
“那时,大人你还在苏州。”
小舍恍然大悟:“那怪孙贵妃戴着九龙四凤冠。”
“不过这还没算结束,听宫中卖出来的消息,孙贵妃有可能成为,太子之母、正位中宫的位置。”
“孙贵妃成为明朝第一位得到金册金宝的皇妃,把大明王朝施行了几十年的规制改变了。难道还要改吗?”
乡村小吏在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