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一早就来找小舍:“我刚从太子那来,听说胡濙在南京多日了,一直在四处打听,太子殿下说你与他熟,你今晚与他会会,探探他的口风。”
小舍让小旗订了家清静的酒馆,便到礼部,胡濙是礼部侍郎,应该在那晃着。
礼部几个头脑即将南下巡视,大堂内乱糟糟的,胡濙喜欢安静,小舍问了况钟,况钟带着他在边厅找着了胡濙,一番寒喧以后,小舍就直接邀请:“在苏州时我就一直想请你,无奈受了伤,匆匆回京师养着。”
况钟趁机道:“张詹事受伤,下官也有责任,这个东我做了。”
本以为胡濙会拒绝,没想到他回答的痛快:“我这几天备冬衣,弄得头也痛了,正好轻松一下,这个东还是由我来做。”
“只要他出动,怎么弄都行。”小舍心里这么打算。
小舍便把胡濙答应出来喝酒的事告诉了杨士奇。
杨士奇道:“你们先去,我和蹇义,黄淮过后便来,大家装作偶遇。”
南京的夏天,无比闷热,晚上也没什么风,酒楼的灯笼,火苗竖得毕直,老人说凉风是被四周山地挡着了。
小舍与小旗先到,找了个靠窗的桌子。
屋子里静静的,只有两个乐女,表情麻木的拨着弦子,有一句没一句吟着只有她们听的懂的歌曲。
楼梯声响,小舍道来了,胡濙做事稳重,脚步也是十分的踏实,果然他一身素白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白色四方平定巾,身后的况钟也同样打扮,只是色颜色更加素雅。
四人坐定,小二把酒菜上足,小舍刚想举怀先敬,胡濙抹了下胡须,摆摆手道:“今天是我做东,应该我敬张大人才是。”
四人举杯共饮了一杯,小舍道:“胡濙大人几时回的南京?”
“算算也快二,三个月了,这次皇上让我来南直隶一直巡察,二是采办些一过冬的衣服,今年你也知道,棉花收成不好,才收了三,五千件。”
小舍道:“难为胡大人了,需要下官帮什么忙,尽管吩咐。”
“不用不用,张詹事这次不去南方吗?”
“皇太子这里也忙,除了要看书,还要遵照皇上新诏,处理贪官污吏。”
“除此,皇太子还有什么大事要干的。”胡濙认真的听着,况钟夹给他的鲫鱼,在筷子上抖了抖掉在桌上。
“有啊,陕西旱,按皇上令赈饥民九万八千余户,给米十万四千三百余石。”
胡濙点着头,从桌上拾起鱼看也不看便塞进了嘴中。
“迎接郑和回国。”
“这次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郑和奉命在柯枝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
况钟道:“这次听说阿丹国又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
小旗给三人敬了酒:“除了麒麟,我什么也没见过。”
胡濙像猫一样,把鱼吃得干干净净,用手背抹了一下嘴:“泉州舶司提举蒲寿庚之侄蒲日和,这次随郑和,奉敕往西洋去寻玉玺,给他找到了,立了个大功。”
“什么玉玺?建文皇帝的的?”
胡濙感觉漏了嘴,急忙“嗯啊”几声敷衍了事。
人家不说,别急着去问,小舍转言道:“皇太子还”
杨士奇和蹇义几个说着话上楼来了,背对着小舍找了个桌子坐了下来,好像看都没看这里弄了些简单的菜肴吃起来了,只听蹇义道:“皇太子说的对,咱们吏部要自省,多检讨,发现有杨荣说的敝端,立即改正,别让皇上担心。”
小舍知道他们在唱簧说给胡濙听,而胡濙果然中招,菜在嘴里盘着不下咽,竖着耳朵听,小舍道:“咱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
胡濙摆摆手,示意小舍坐下。
杨士奇说了:“蹇大人说得对,皇太子之所以经常看皇上给他的监国守则,不会偏移自已对皇上的孝顺。”
好像是对胡濙在说,胡濙不住的点头,对小舍道:“太子好孝顺。至少有六点可以证明。”
乡村小吏在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