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战事催急,皇太子令各大臣今年不许回老家省亲,小舍丈人丈母娘一家也在京城,又添了个儿子,一家人便在南京过年,等了二年的父亲还是没来,对他的思念也渐渐淡漠,张王氏道:“权当他老祖宗,年夜饭也给他打一碗,留个座就行了,他也有了大苏小苏两个儿子,还有了孙子,老了也不孤独。”
如意娘道:“只是苦了嫂子,不过你有小舍这么好的儿子,比啥都强,想想过去在夷亭的苦日子,现在应该知足了。”
如意道:“过年了,不说那些事了,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常往婆婆家跑,我娘说,一姑娘家家的,大年夜要在自家守岁,不可以到别人家去的。”
如意娘道:“可不是,嫂子,你道她咋说?”
张王氏道:“婶婶家不是自已家吗?”
小舍道:“她那时应该还淌着鼻涕吧?”
如意着红着脸,用筷子去敲小舍的头,被一边的亮亮迅速的拔掉:“娘,奶奶说,过年不好用筷子打人的!”
张王氏道:“亮亮,奶奶咋说的?”
“奶奶说,过年用筷子敲人,欠的债要三生三世才能还得了。”
张王氏道:“这孩子,从那本书看来的吧,奶奶可说不出这种文绉绉的话。”
小舍道:“小孩子不能仗着识几个字,胡乱看书。”
红瑶道:“不会吧,我每回进书房他都在背书,什么关关九鸡,出去好斗。”
小舍看着红瑶一本正经的样子,忍俊不住,差点笑出声来,他鼓着嘴巴强忍着,他不能让懵懂期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便放下筷子拉着亮亮进了书房:“你这书从那来的?”
亮亮道:“《诗经》里的,我们的课本。”
小舍道:“瞎说,你给我说说这诗前四句表达什么意思?”
亮亮把手反到身后,站直了身体,像在课堂中对老师汇报作业道:“前四句的意思是: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你是好男儿喜爱的对像。”
小舍擦了一下汗,松了口气:“翻译的不错。”
郑师父道:“小舍,你放心,看亮亮这双眼睛就是有精神的孩子。”
安兰也帮着道:“我去国子监,老师们都赞他,说他是课堂最用功的。”
小舍对儿子道:“国子监的学生能够高中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课的也是礼部郎中等要臣,说不定还会被皇帝直接选中,你一定要有出息。”
亮亮道:“爹爹你什么时候也来接我一趟,同学们都说我只有妈妈,叫安兰姐姐张鑫妈妈。”
如意道:“你们同学啥眼神,有这么年轻的妈妈吗?”
安兰道:“少奶奶说得对,安兰才十八岁。”
如意娘道:“安兰也该嫁人了,再不嫁就晚了。”
桌人都没了声音,静静的等着她的回答。
安兰脸刷的一下红了,低着头双手绞着手的手绢。
小舍道:“金幼孜有个儿子叫小旗,是个不错的孩子,等他从北平回来后,我让媒人去作媒。”
张王氏道:“不行啊,人家金幼孜是皇的人,看不咱们安兰。”
“不一定,小旗是他私生子,一般人不知道,第二,咱们安兰她爹叫姚享,也是建文皇帝的旧臣,皇也是知道的。”
郑师父道:“一看安兰的相貌举止,就是大户人家出身的,没准还成,我看要作成此事,弟妹不如先收她为义女,母女相称,也让她体面风光些。”
安兰果然玲珑乖巧,还没等张王氏反应过来,倒头便拜,一声声“干娘”喊得张王氏心也化了。
除夕的鞭炮响个不停,女眷们都收拾好了去睡了。
客厅里就留下小舍和师父,如意父亲三个男人。
小舍敬了二位长辈一杯酒道:“可惜这花好月圆的日子,汤宗大人还在牢中。”
师父道:“是啊,汤知府是不可能出来了,前些日子,他的司大理寺丞王高、刘端因释放方孝孺儿子,被皇查到,被凌迟杀死,皇太子即使想放汤知府也不敢了。”
乡村小吏在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