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用袖子抹着光头的汗珠,笑道:“汤宗,平阳人。明洪武年任河南按察佥事,后改北平按察佥事。建文元年因奏劾陈瑛与燕王有贿赂被建文皇帝升任山东按察使,永乐年刑部郎中、苏州知府,因治水不力贬为禄州通判。后黄淮推荐,复召为大理寺丞,现因解缙案入狱。”
皇太孙道:“三朝元老了,碰到个解缙案,要命。”
小舍带着金通判下了山,直接去锦衣卫狱房。
汤宗在牢中也有半年了,虽然消瘦了不少,脸颊突出,下巴尖细,但精神还是不错,他道:“纪纲还好,没对他用过刑,而且一个人一间号房,他在里面写写书,练练拳术。”
金通判像个小孩似的一直在抽泣。汤宗道:“你要像小舍那样,做人要低调随和,做事要高调劳。”
小舍也劝道:“大人你要好好注意身体,熬过皇的火头,就有机会出去。”
汤宗道:“我这半辈子就被陈瑛害了,三起三落,已经习惯了,这次交友不慎,遇人不淑,让,被解缙拖下了水。”
小舍道:“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都病死在牢中,连解缙只有四人了,也许皇这次开恩,大赦了大人。”
汤宗道:“你现在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千万别为了我惹别人盯着,有机会把小金搞到京城来。”
金通判道:“我也只有这点能耐,能在苏州这个地方呆着也好,天高皇帝远,安逸。”
汤宗道:“也是,你的根器就是这样,办事稳当,为人诚垦。”
探监时间应该早过了,两个小狱卒拿了好处不敢多催。只是把身体更靠近些,小舍怕这些人阴损汤宗,便留下些银子,拉着兀自流泪的金通判,出了监狱大门。
街起了风,把枯黄的叶儿吹得满天都是,小舍对金通判道:“今晚你啥地方也别去了,咱哥俩喝一盅叙叙旧。”
金通判道:“我先去汤府,看看汤夫人,以前都她照应着,现在大人进去了,说什么也该个门。”
小舍道:“那好,我陪你去,反正时间也够。”
乡村小吏在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