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双袖一甩,背在身后,朝着殿外走去,口中喃喃道:“大乾啊大乾.....”
这时有宦官匆匆而入,连声高呼道:“陛下,陛下,国师仙逝了!”
魏皇脚步一顿,看着阴霾漫卷的辽阔天空,若有所思。
身后无论是谁都跪倒在地,大气也不敢出,这位国师可是亲自扶持陛下登基的,谁知道陛下会不会雷霆震怒。
他上前几步,站在大殿之外,英姿挺拔,看着苍凉的天空,双眼中闪烁着傲视天下的光芒。
“放心的去吧,朕必将横扫中原,剑指京城,一统天下。”
他吸了口气,神色恢复冷峻,开口道:“来人,将海棠殿,烧了。”
身后太监浑身一颤,牙齿上下磕碰道:“陛......陛下......”
“嗯?”
魏皇只是轻描淡写的扫了他一眼,这位宫内的大太监便浑身冰寒,如坠冰窖。
“奴才....遵旨。”
“走吧,”他看了看远处,叹息道:“去国师府上,朕要亲自为他守灵。”
乾历元玺元年,西魏当朝国师仙逝,享年七十二岁。当日夜,后宫海棠殿内再次突发大火,恰逢大皇子宴请太上皇与诸位皇子,除魏皇因祭拜国师躲过一劫,其余人尽皆死于大火之下。
魏皇站在国师府观星楼上,看着火光冲天的宫城之内,脸上带着说不明的表情道:“母妃,您可以安息了。”
.......
京都,于府内。
于永丰与众臣低着头跪倒在地,赵广源则是恭敬的在灵堂之上磕了三个响头。
上完香后,他站起身,朝着跪在地上的大臣们说道:“都起来吧。”
“谢殿下。”
他环顾四周,走到于永丰面前。到底是小孩子,记性极好,一眼便认出了这人,笑道:“我记得你。”
于永丰赶忙躬身道:“殿下记得微臣,臣不胜感激。”
看着披麻戴孝的于永丰,赵广源皱眉小心翼翼道:“你是王老尚书的家人?”
对于这位王老尚书,赵广源虽从未与其有过任何交集,但在吴长起的解释之下,倒也对他十分敬佩。
“回殿下,恩师待我如亲生父子,说是家人亦不为过。”
赵广源点了点头。
靖安公这是第一次仔细打量着这位皇子,瞧他视线转了过来,也连忙低下头。
堂内一时间陷入寂静,赵广源显然也不知道该继续说些什么,他不开口,自然也不会有大臣们开口。还好吴长起是个人精,瞧见这情形,连忙开口道:“各位大人还请自便,殿下只是有感王老尚书忠义无双,乃国之楷模,天下学子典范,这才前来祭拜。”
于永丰连忙跪倒在地,匍匐痛哭道:“多谢殿下!”
靖安公目光微动,忽然开口笑道:“眼下恩科在即,天下学子会与京都,又将为朝廷选拔新的人才,殿下即将即位,不知对这主考官的人选,心中可有定夺?”
赵广源一愣,看着说话这人,有些手足无措。
吴长起弯下腰,轻轻在赵广源背后提醒道:“殿下,这是靖安公徐景,乃是开国功臣之后,太后的亲哥哥,景王的亲舅舅。殿下不必理会,只需道届时自有安排即可。”
赵广源第一次被人问到国家大事,看到这么多人目光紧盯着自己,只感觉口干舌燥,脑袋有些发旋,他听着吴长起的话,定了定神,结结巴巴道:“届时....自有安排。”
众人左右环顾,一股莫名的气息在堂中环绕。
于永丰目光闪动,看着有些手足无措的赵广源,又看了看他有些微微发红的额头,沉默片刻后忽然开口道:“殿下尚未登基,初涉朝政,难免有些不清楚。况且此届恩科乃是本朝首例,意义重大,主考官更是重中之重,哪是三言两语便能定了下来?须知这天下学子可都是盼着知道主考官的人选,方好投其所好,模仿笔路文风。此刻即便是殿下心中已有人选,也须得召集众臣,细细商议之下才能有所定夺,岂能随意开口,殿下如此沉稳,真乃朝廷之幸,大乾之幸。”
元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