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釐侯去世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自然由太子卫余即位。然而卫余十分猜忌弟弟的“养士”行为,屡屡要置之于死地。
就在这时,在卫余尚未登基、在替卫釐侯送葬之时,有一群刺客在国君墓地前袭击卫余,逼得卫余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
卫余死后,继任者自然是卫伯和。他将哥哥安葬在父亲卫釐侯墓边,上谥号为卫共伯。
虽然卫伯和并未有弑君举动,但国内流传其养侠士以“逼兄自杀”之传闻,虽说那时卫伯和还未成年,但众口铄金,这个骂名他一背就是几十年。
然而,随着卫伯和在国君任上的崭露头角,卫国百姓开始淡忘他这一“黑历史”,而是交口称赞其治国才干。
卫伯和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修先祖卫康叔之政,国泰民安,百姓和集,百采众谏,察纳锥言。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这首《淇奥》,正是卫国人拥护卫伯和的忠实写照,人们赞扬他的仁政,表达对他的爱戴之情。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父亲卫釐侯在位之时,朝歌城内卫巫势力抬头,无法根除。卫伯和继位之后,发动军队平定了国内的卫巫之乱。然而此时卫巫势力已成,渗透入镐京城,并最终引发国人暴动。
暴动的国人大多是周王师的骨干,一时间,镐京城内防务空虚,周边诸侯闭门自保,竟没有军队可以镇压这场叛乱。
就在社稷风雨飘摇之时,卫伯和挺身而出,他闻讯率领卫国大军进驻镐京城,协助太师周公御说、太保召公虎平定了国人暴动,并拥护周、召二公组建临时政府,“共和行政”。
因卫伯和平乱有功,周、召二公任命卫伯和为太宰,太宰仅次于三公,位列九卿之首、百官之长,在朝廷中举足轻重。
在卫伯和协助下,周、召二公处置了国人暴动的罪魁祸首,并将卫巫势力一网打尽,镐京城总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如今,赤狄入侵中原,卫伯和在国内听到朝廷急报,毅然出兵相助。他将国政委任给太子卫扬,提领卫国一万兵马,星夜兼程,跨过天险太行,前来赵邑同周王师会师。
今日一见,方兴本以为誉满天下的卫伯和应当气场十足,未曾想他却彬彬有礼、谦恭谨慎。
“若能成就卫伯和如此事业,吾心足矣。”方兴感慨万分,他这才真正体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评价放在卫伯和身上,是多么恰如其分。
到了帐内,卫伯和听取了程伯休父对于战况的介绍。听闻周王师受挫减员,先是眉头一蹙,接着毅然起身,主动请缨道:“昨日周王师解赵邑之围,今日尔等少歇,就交由我卫国军队主攻如何?”
见卫伯和求战心切,召公虎心下大喜。但考虑对方初来乍到,自然希望对方稍事歇息,以逸待劳。
卫伯和生怕召公虎不允,赶忙道:“无妨,卫和此来可非作壁上观,卫国上将公石焕,早就寂寞难耐也。”
召公虎喜道:“公石老将军也到了?当年平定国人暴动,多亏了老将军领兵平乱。多年不见,不知公石将军近况可好?”
卫伯和笑道:“多谢太保大人挂念,老将军身体安康!这次听说赤狄入侵,他老人家按捺不住,深夜找到寡人,连夜来请先锋大印,寡人拗他不过,只能应允。”
召公虎道:“快快有请老将军入帐议事!”
传令兵领命而出,不久,一员赳赳老将,踏入帐内,便向召公虎行礼。
说起来,公石焕老将军辈分极高,乃卫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庶子,算得上是卫伯和的祖父辈,是卫国一位驰骋疆场数十年的耄耋宿将。
方兴见他膀大腰圆,虎背熊腰,一举一动间颇显大将之风。若不是他那布满沧桑的满头白发,哪里看得出来这竟是个年近七旬的老将。
卫伯和引公石焕同众将帅见礼罢,卫伯和道:“前日我军受到赤狄骑兵伏击,若不是公石老将军力挽狂澜,恐怕早就全军覆没矣。”
大周中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