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合浦,一边主持王氏商肆与大新商号日常事务的王六最为清楚。
究其根本,主要还是在于前途未卜的储位。
现如今,距离大新朝成立,已经过去了三月。但朝内对于太子之位的讨论一直未有停止,当今皇帝王莽亦是对此未做出明确的表示,态度有些模棱两可。
而太子之位的主要争夺者,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被封为魏王的王临,一个是被封为兴武王的王匡。
至于陈王王安,在一月之前,因被言官爆出的“德斜问题,剔除了竞争者的行粒
现在的两方面内,各有支持者。
支持魏王者,主要为王氏本族,及太学中的不少大儒。而支持兴武王成为太子的,主要是军中将领。
本与兴武侯王匡交好的孔氏,这一次也是有些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魏王。
“魏王为嫡长子,且德行匹配,生而聪慧,是为太子的不二人选!”这是孔氏等权贵的共识之一。
常安权贵的选择与角力,很快映射到了依托他们的商贾及各个家族。不少人亦是纷纷选择与王氏商肆,还有王家庄子占据主导地位的大新商肆撇开关系。
其中,以合浦的本地大族,林氏,郑氏最为代表性。
这两个大族,本就是合浦的豪族,资自前朝高祖刘邦统一下后,他们就扎根于此,并不断经营着海贸之生意。
大新商肆在几年前,能顺利的进军海外,就是他们的幕后之人发话,郑氏与林氏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后,继而可以持续开展。
像是王匡在合浦之地,非常重视的造船厂,占用的即是林氏的土地,帮忙的从工,亦是林氏借助自己的声望,于合浦郡招募而来的。
但现在,林氏的态度巨变,将造船厂的匠工全数召回不,还派人与大新商号商讨,阻断所有的生意往来,亦是早早的与王家商肆斩断了联系。
再这么下去,王家商肆有了先行的预案,到是不着急,但大新商号,在合浦之地,将彻底的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况。
这种时日,距离不远了。
“明日的出海之船,林家还是不远出船工吗?”王六的眉头紧皱,他的拳头牢牢攥着,忍着心中的气愤,向一旁的下属问道。
“六掌柜,不瞒您,那林氏看来是下定决心了,与我大新商号,一点通融都没迎…依下属看,很可能是常安那里传来的命令……郎还没有消息吗?”赵振是合浦本地人,亦是在大新商号工作了许多年,本身队友商贾之事极为精通
其中的某些内幕,他也能猜到不少。
王六在数年前,来到合浦,负责本地的商号事务时,对于赵振亦是看重,继而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有些话……不要出口。郎没有消息传来,恰恰是传来了消息,他在常安亦是艰难……”王六目有所思。
最终他咬了咬牙,看向赵振道:“林氏不予船工出海,那就让我们训练的船工出海。也幸好,郎在数月前,就让我们为此事早做准备。”
“六掌柜,还请三思,我们私底下训练的那些船工,很多都是新人……”
“新人亦是需要历练,让船上多准备些救生用品,并高薪聘请几位老船工作为向导,应是无事了。”
……
合浦的危机,还有王六的应对,只是举国上下的一个缩影。
大新商号作为王匡亲手创建,并给予厚望的一个“银行类试验品”。
自从纸张出现后,在大新商号内部,对于熟悉的商贾,已是可以通过“钱票”来进行异地“存取款”,这种优势在不断的放大。
因为技术之落后,自不可能出现特别的防伪之法,王匡亦是没有想在短时间内制造出人人皆可用的“钞票”。所以,大新商号的“钱票”,当时他未来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
因为自己的“原因”,他自不可能甘心看着它慢慢走向破落和灭亡。
临近二月末,未央宫朝会之事,王匡当着群臣的面,在皇帝王莽的见证下,向下宣布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大新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