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主
超小超大

第59章 位卑岂敢忘国忧(四千大章) (4-1)

大汉写诗的人很少,绝大多数都是汉乐府民歌,比如以汉高祖刘邦所著《大风歌》等为代表性的楚歌。

当王匡的四句诗念出后,同行的七位农监纷纷驻足,摇头晃脑,似在回味。

良久后,纷纷抚掌叫绝。

“君子大才!”边长云当先称赞道。

王匡微微摇了摇头,这首诗共有八句,他只说出了其中四句。

“这边种的都是粟子吗?”王匡半蹲着,望向眼前的农田,右手从地上握起了一把黄土。

黄土有些松散,虽春季到来,土地解冻,但里面的肥料几乎没有,期望它能长出高产的作物,完全是痴人说梦。

“不瞒君子,按照上吏要求,在我长安等地,大部分种植的均为粟子,我长陵亦不意外。”

“那各作物亩产几何?”

“根据过去几年的统计,栗子每年的亩产基本在二至三石,南边的水稻产量约在两石半左右。但,这两年的天灾,君子当知,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王匡站了起来,让手里的黄土随风吹散落地。

《汉书·食货志》有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之收者不过百石。”

一石约有三十公斤,而另一方面,大汉的一亩地,相当于后世的零点七亩左右,根据边长云的描述,一亩地差不多能有六十三公斤就算好的了。

和汉书中的记载一一对照,倒也相差不多。

再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描述,西汉末的时候,经过户籍普查,大汉的人口大约有五千余万,农业人口就足足占了五分之四,有四千余万,粗略的算下来,一个农人的年产量大约在一千三百斤左右,平均下来,每位大汉人能分配到的粮食就更少。

王匡和几位农监边走边说着话,这也是他第一次认真考察除了王家庄以外地区的农业发展,感想颇多。

粟在雨雪的融化滋养下,已经渐渐冒出了头。

“我记得元十二年,朝廷曾统计过大汉全国的耕地面积,已增至八亿二千七百余万亩。而在武帝后期,全国也不过是一亿多亩左右,难道说所有的土地,都如同眼下这般贫瘠?又怎能长出高产作物?”

付君及其他人眼中的异色一闪而过,说实话,他们这些农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大汉的农业现状,土地耕种面积更是不知,而这位农监长能够随随便便的说出口,肯定是下过了功夫。

他们自是不知,这位“博学”的农监长,也仅仅是前日让仆人拿了上林宛的农耕地图,还看了些农业记录,才赶鸭子上架的。

几人的脚步不知不觉慢了下来,垂首认真聆听。

说实话,对于农业耕种他们也是有点兴趣的,也仅仅是有点。毕竟这些农业模式,自先秦,乃至大汉立国以来,便一直存在着,祖宗之法不可变,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存在什么改变不改变的。

此时正值初春,除了一些农人在补耕栗子外,也有些在开垦荒地,王匡甚至有两户人家已经用上了他十几天进献的曲辕犁。

但普及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想,一是铸造材料之昂贵,虽有朝廷补助,但也并非所有农户能购买的。另一方面是制造工艺的复杂,这是由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的,让曲辕犁普及全国,任重而道远。

大汉普通农人一日两餐,直到临近中午,才开始做早饭。

行走在农田间隙,能看见田野里,有炊烟升起,这次有争议的农户家终于是到了,此处田地被整理的很是整齐,只是未曾种下粟子。

除了边长云和另一人外,其他几个农监都等着看这位付君的笑话。

因此地农户和付家的族老关系密切,付君未曾步步紧逼。但今日农监长亲自前来,甚至各乡的农监亦在场,这事无论如何也要定下,就看付君如何做了!

“付年,上次所言种植之事……”

“我说过了多少次,我家要种豆子,不种粟子!”不等付君说完,一个妇女拿着菜刀冲了过来。

吓得几人连连后退。

大新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特种兵之变种人 连载中
特种兵之变种人
上允
“李鱼,外军代表团明天来我们海军陆战队,你上台表演一下手枪单手上膛!” “什么?那个课目的全国纪录又被海军陆战队的李鱼给破了!妈的,那可是我们空军自己的优势科目啊!” “老张,把你们海军陆战队的李鱼借我一个月,放心,不白借,你不是想要最新型号的两栖步战车吗,包在我身上个!” PS:这是一个关于海军陆战队的故事!
82.6万字5个月前
大唐之铁血皇子 连载中
大唐之铁血皇子
一打七
[[【A级签约作品:大唐之铁血皇子】穿越大唐,李云成为皇帝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因为上书直言,而且身为李唐皇族之一,所以被母亲武则天贬到幽州,封为幽州王。没有兵,没有权,甚至还没有幽州刺史方谦有权有势。外有突厥契丹几十万大军压境,内还有蛇灵金木兰给自己捣乱,李云这个光杆司令简直亚历山大。(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7.6万字5个月前
诸葛亮三顾茅庐请我出山 连载中
诸葛亮三顾茅庐请我出山
贰凤
【天秀开局,诸葛亮三顾茅庐求我出山当军师】 …… 十世穿越的赢子夜,最后一世来到三国,只需要在这个世界待够十年,他就可以回到现代世界长生不死。十世穿越的他不想再折腾了,于是彻底躺平,在蜀国“道明山”当起了隐士,躬耕田园,不问世事。 每日游山玩水之际,与三五好友谈古论今,乐得清闲。 直到第七年,赢子夜发现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那一年,蜀国丞相诸葛亮三顾茅庐来请,拜在堂前—— “亮受先帝托孤之重,二十
6.2万字4个月前
我在明朝当首富 连载中
我在明朝当首富
一粒酸杏
生活在现代的周三喜在一次偶然的时空裂缝中穿越到了明朝永乐年间。 在平凡的家庭的他有一份青梅竹马的爱情,成家后他不干平凡,励志为社会做一翻贡献。 运用现代知识在明朝永乐从买豆腐才是起家,以制造一个望远镜成为郑和大人的义子。 由此机会在龙江船厂任职主事,有了亚父郑大人的照顾,加上聪明才智的他在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 以连锁豆腐坊,酒坊、捕捞海货、酒楼、茶楼、票号、八百里加急驿站等为社会做重大贡献。 以
12.9万字4个月前
我是王富贵 连载中
我是王富贵
青史尽成灰
我是王富贵。在大明朝,没有人比我的钱更多,没有人比我的官更大……不过要做这两点,首先就要帮朱厚熜坐上龙椅,要帮他保住自己的亲爹。守护最好的朱厚熜,坚决捍卫兴献王的亲爹身份不动摇……总结起来,就是两个..
174.5万字4个月前
大唐之惊梦 连载中
大唐之惊梦
岁月一点烦
宁惹阎王,莫惹张三! 波澜壮阔的盛唐,就这么闯入了一位不按常理行事的不速之客。
122.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