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黑板,粉笔,我前日和太常少卿吕治聊过。别用这种眼神看我,我和吕家不算太熟,只不过家中对吕氏老祖有过救命之恩而已,如今也用的差不多了。”
太常乃大汉九卿之首,和秦朝的奉常作用相似,同时主管文化教育,下属太乐,太祝,太史等十几个属官,于长安外的陵县行政。
太常卿正三品,少卿则为从四品上。
能直接找上这位太常少卿,王匡还是很意外的,果然出门不仅要靠朋友,还要靠关系。
此时,距离他的请求,尚不足三天,景丹就行动了。
“怎么说?”
“那位吕少卿大为赞赏,他在这两日便会向太常卿上书。若是一切顺利,得朝议后,今年就会在全大汉推广。”
“这么说来,名和利都被你占了?”
“非也非也!我景丹岂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小人?当时我还特意提了是安汉公第六子,王家庄子主人王匡所创。名将由你收,利也将由你王家庄子成,算是很够意思吧!”
景丹收起吃的干净的碗筷,笑嘻嘻的说道。
今天庄子的饭食是混沌,景丹似是为了奖励自己,足足吃了两大碗。
王匡单手扶额,咽下嘴里的混沌,真诚道:“我不介意你据为己有。”
哪知景丹坚定的摇了摇头,起身准备将碗筷送回厨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景丹同样如此。即使要这天下的名和利,景丹也会自己去争取。若是主家想要感激某,可否让厨房明日再烧一次混沌?”
“就依夫子之言。”王匡虽心有遗憾,但对于景丹是颇为赞许的。本想接着这个机会,让景丹承他的情,以便日后留下一段香火。
目前看来,愿望是落空了,大汉人,尤其才能之辈不好骗啊!
收拾完碗筷,瞧见崔良从前庭冒了出来,他提起脚踢了踢屁股,郁闷的心情这才好受些。
“小郎,有信。”崔良苦巴着脸,从怀里摸出了一筒竹简。心里同样有点小郁闷,小郎很久没这么踢过他了,居然有点不适应。
“嗯?”
“南阳来的,也不知道怎么找到我们家的。”
王匡把竹筒接了过来:“记得把你找到的上林宛的地图拿过来,尤其是这片区域的农户资料,我今晚要研究研究。”
崔良连忙称是。
回到房内,倒出竹筒里的木简,王匡一惊。此信不是别人所书,竟是刘秀来信。只是,好久不联系的刘秀,是如何找到自己的?
直到看了里面的内容,他才得知一二。
“原来我因为改良豆腐,和王家庄子一道名扬天下了,甚至有了‘王豆腐’的名号。
当然,让我惊讶的是,刘秀居然开始做杂交水稻的实验。甚至专门问他叔父租了几亩好地,不过,他好像遇到了些问题,竟然问我当初在哪遇到的孟德尔……那孟德尔还没出生呢!”
将刘秀的书信看了两遍后,发现大多数都是这家伙的吐槽,看来他刘秀对于杂交育种之事也很上心。
王匡拿出了崭新的竹简,准备回信,陈小妹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了出来。
“小郎小郎,我给你碾墨!”见王匡准备写字,她如同一个好动的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围了上来,坐在书桌旁一边看小郎写字,一边认真的碾着墨。
看见陈小妹,王匡想到了那位元气满满的小女生刘伯姬,想着在信上也可问候一番。到现在,他还牵着人家一个许诺。
“不丰清谈,南阳一别,忽将一年。我久经曲折,终至长安,闻你对于杂交学说之事,已有探究,心生感慨。”
“我庄子现有一物叫玉米,比之于水稻,更利于存活,想必来年可推广天下。
另说杂交水稻之事,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水稻进行配种,或是两种差异大的水稻杂交,一乃父本,二乃母本……
此事,君可不用着急,我听游人孟德尔说过,杂交作物非几年,可能几十年才有成果,君可慢慢尝试。”
王匡觉得自己有很多话要说,他现在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先生,将刘秀引入另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
大新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