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二月之末,喜事不断。
先不论皇帝与安汉公府上的亲事,就在昨天,崔良带着祝家小娘子终于回到了庄子,听说都怀上了,一同来的,还有小娘子的母亲祝大娘。
“小郎,南阳老家这段时间没有什么变化,到是我路过新都的时候,发现杜县令已经不在那里了,听说好像升官了。”
“家里种的粮食今年涨势很好,如果老天开眼的话,说不得又是一个丰收年。守门的老于头年纪更大了,整个人走路都颤巍巍的,感觉没几年活动了,到是对面前年刚出生的那家孩子,已经会喊阿娘了!”
“还有老夫人身子骨也很健朗,还问了不少话…”
……
中午太阳很暖和,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王匡背了一会书,在田间小道上遛马,崔良就跟在后面,断断续续的说着这一月所见所闻。
后院的养殖场和作坊搭建的已有八成,前面一些修建好的圈棚,已有小猪小羊饲养,请的饲养员是上边村附近的妇女。工钱一月五百铢,一月一清,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要进来做工。
相比于大汉的许多地主豪强,王家庄子的做法,堪称慈善。
很多人担心,光是圈养的猪食就会把王家庄子吃穷,连母亲这段时间也有些忧心忡忡。
王匡并不怎么担心,那几百亩土地种植作物产生的秸秆会被弄成猪食,还有北山下种植的桑树叶……只要里面添加少许的粮食饲料,加上合理科学的喂食方式。要不了几个月,这些小猪仔也会长成几百斤的大肥猪。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经过大半年的资本积累后,庄子有足够的精力放在更多的产业上,那一排排的工坊,再有半月也就可以投产了。
胡服,干粮,家具……
“家里的人还是太少了,我不介意你和祝家小娘子多生几个大胖小子,其他人也一样。长大后,读书、成婚的彩礼,都会有庄子供给。”王匡看着田野里稀稀落落的人,叹了一口气。
崔良认真听着,他瞬间明白了小郎的意思,心里很温暖,拍了拍胸口:“小郎放心,仆一定多生几个小子丫头。也会看着宋山那几个少年,还有榴莲那几个丫头,让他们也早点成婚,为庄子添丁进口。”
王匡淡然的点了点头,算是默认崔良的想法,他又去山脚下看了看虎子正在改制的曲辕犁。
传宗接代一直是大事。
在大汉,无论是权贵平民,还是尊贵无比的皇帝,结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孩子。
区别之一便在于,有的排场大而隆重,有的排场小而温馨。
安汉公府嫁女当然是大排场,月前就开始了准备,临近婚期,只会是越加忙碌。按照昨日阿福派人传来的消息,尊于礼法,增母三人同样要快点回去。
前往安汉公府的时候,当然不能空着手回去,所以在马车的后方,还让人拉了一车的蔬菜与鸡蛋。庄子别的没有,土特产到是不少。每次回长安的府上,都有种穷亲戚进城的感觉。
安汉公府上,此时的王莽变成了大汉朝的一个普通父亲。
因为嫁女之事,这几日他不用上朝,甚至连公务也已又别人分担。不可否认的是,将女儿嫁给汉平帝,最初是他听从了心腹的建议,当然也有一部分自己的考量。
这种政治联姻,其实更重要的是让王家与刘家的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姑姑是同意的,甚至朝内的心腹们亦是乐见其成。
但到底女儿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也是他最疼爱的小女儿,王莽心有愧疚,这两天有空就陪小女王嬿说说话。
正在此时,他听阿福说,心腹陈崇到了,只好出去会见。路过前院看到王匡来了,就差遣六子去陪陪小女王嬿,聊聊天。
听绣衣使说,那日王嬿在王家庄子玩的很愉快,连带着还见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人。王莽每念及于此,心中莫不感叹,此之姻缘,莫非天意?
对于小儿王匡,亦是慈和不少,不像从前那么威严。
半个月时间没见,本来就瘦弱的王嬿更加清瘦了,王匡有些怀疑,是不是被她之前说中了,真的婚前焦虑症在作祟。
大新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