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前,双方的第一次交锋以宦官的全面胜利作为结束,这一次士大夫们卷土重来,他们的实力已远超宦官,这是一场复仇之战,既是为了正义,又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他们自己。
公元一六八年八月,太白星出现在西方(注4)。天官刘瑜认为这是上天在向国家示警:朝中会出现一些奸人,他们不但会威胁到太后,就连文武百官也会受到他们的迫害。一时间宫内众说纷纭,太后忧心忡忡,朝堂之上人心慌慌,所有人都在猜测天象里预言的奸人究竟是谁?而大家又不约而同的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长期为非作歹的宦官身上。
窦武、陈蕃意识到他们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借着天有异动,他们立即上书太后窦妙、皇帝刘宏,请求罢免黄门令魏彪。待奏疏获批后,窦武随即以心腹山冰取而代之。继任黄门令山冰又奏明长乐尚书郑飒的种种不法行为。郑飒随后又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押送至北寺狱。整个过程进行的异常顺利。鱼儿已全部入网,就差收网了。
郑飒很快供出有关曹节、王甫大量不法之事,在郑飒的供状里,几乎每一条罪证都能要了他俩的小命,更为关键的这些证据足以将整个小黄门连根拔起。上天的示警加上曹节、王甫长期欺君罔上、残害忠良的证据,已经没有人能保得了他们。只要等到明天,等到窦武在太后与皇帝面前上奏审讯郑飒的结果,一切都将尘埃落定,宦官们为所欲为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
身在官署的窦武在写好奏疏后,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宦官们人头落地的样子了,被他们压制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就在他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太傅陈蕃突然来到官署询问事情的进展。
窦武春风满面的拜在陈蕃面前说道:“太傅真乃神人也,一切如太傅所料,郑飒全招了。有了郑飒的供状,这次曹节、王甫他们插翅难逃,窦武替大汉谢谢太傅。”
陈蕃亦难掩喜色向窦武还礼,兴奋之余的陈蕃问道:“郑飒现在人在何处?”
窦武无比得意的说道:“太傅,郑飒还关押在北寺狱里面。太傅放心,等到明天曹节、王甫他们一下狱,我就将他们一同问斩,永绝后患。”窦武说完还用手比划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大将军你怎么还留着他?”陈蕃收起笑容,十分不解的问道:“有道是夜长梦多,这要万一出了纰漏,那可就要前功尽弃了。”
窦武解释道:“如果现在把郑飒给杀了,一定会有人说我将他屈打成招后再杀人灭口,现在留他一命一方面能够证明我做事并非因个人恩怨,另一方面万一曹节、王甫拒不认罪,留着郑飒还能让他们当面对质。”
“大将军,郑飒此人向来阴险狡诈,万一他与宫内的宦官们取得联系,我担心会生出变故啊,此人留着就是祸患。为策万全,听我的,现在赶紧派人把郑飒给杀了,永绝后患啊!”
窦武有些不屑的回道:“太傅你怎么越活胆子越小,现在整个北寺狱都是我的人,我看有谁敢替郑飒通风报信。太傅您多虑了。”
陈蕃从窦武的话里面听出了志得意满、听出了不屑一顾。他在心底暗自叹了一口气,他非常了解窦武的脾气,只有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他才能听的进去别人的建议。现如今胜券在握,窦武自然会按照他个人的想法行事,继续呆在这里也改变不了什么。想到这里,陈蕃就准备向窦武辞行并打道回府。就这个时候,窦武却将一卷竹简递到陈蕃手中后得意的说道:“这是参奏曹节、王甫等人的奏疏,太傅您看看,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陈蕃接过竹简,仔细的看了好几遍。奏疏的内容句句属实,到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要诛杀的宦官不光有曹节、王甫这样的大恶,就连一众小黄门均位列其中,这还不算,里面竟然还有许多侍奉在永乐宫宦官的名字,这一下子要杀这么多人,似乎不太妥当啊。
陈蕃皱起了眉头拿着竹简向窦武问道:“大将军,这上面怎么还有这么多永乐宫的人?”
三国春秋伊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