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工程完成的众人,就那样,呆呆地,看着伴随河水流进鱼塘的鱼。
大河的水位没有任何下降,马麟的池塘,也没有见到多大的鱼,不过还是会蹦出几斤重的,也足够大家高兴高兴。
投入新窑烧制的锅碗,在马麟等分流引水的这段时间,就出来了一批。
一开始不知道马麟为啥要坚持先把大锅烧制出来的众人,此时仿佛都理解。还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土窑里到底烧制出多少锅碗来。
遗憾的是,所有东西都掌控在春手里,不经过她,谁也别想知道准确的数据,这个谁,当然也包括马麟,用春的话来说,这是马麟教给他的“一视同仁”。
不再纠结于多少锅碗的众人一晃而散,各自做起各自的事情来。雪还是如往常般记录部落发生的事,偶尔帮帮春,打理打理部落的后勤。
其实部落现在基本没啥打理的。除了从祖屋哪里带过来的工具外,就只有每天采回来刚好够吃的野菜根,当然,现在得加上土窑里烧制的陶锅。
确切来说,应该是陶缸。那是马麟要求钝弄出来的,一口缸装载的食物,至少得保证够五十个人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不抓紧烧制大锅,储存食物,这个冬天怎么过?
于是,从七月后期开始,燃烧起来的土窑就再也没有熄灭过,周边曾经砍伐出来的树林和杂草,也在土窑中发光发热。
看到鱼塘中渐渐多起来的鱼,马麟心中的阴霾,渐渐吹散。这个冬天,不至于真的等着饿死。
进入八月,持续了六个月的阳光,还是没有一丝一毫想要离开的可能。山后的丛林已经大片大片枯萎,心疼自己祖屋门前小麦的马麟,带着风、生、邦、鱼、强几个就赶了回去。
好在麦比较优秀,在引入水源灌溉后,这批小麦长得还行。按着马麟的说法,麦都是在清晨太阳没出来前就给小麦把水浇上,如此才保证了它正常的成长。
看着已然可以收割的小麦,马麟决定,等几天,收割后再回去。
这几天马麟分别去了大河村和野麻村,两边的情况基本都还算可行。野麻村的野麻由于没有引进水源的缘故,大部分已然枯竭,盐矿倒是持续在开采,但是因为人口的原因,提纯出来的粗盐不算多,只够部落日常的运转。
本来考虑要不要再多给岩几个人,咬咬牙后还是决定,暂时先这样维持就行。
回到祖屋的马麟几人和麦等把小麦收割,然后走的时候,顺便把麦也拐带到新地址来。
收割的小麦大概也就几百斤,不过马麟已经知足。今年如此干旱的天气,如果没有水源灌溉,这点麦子早就死完。
祖屋这边留了三几百斤的小麦种,其他的几百斤,马麟全部带到部落新地址,打算在大河边上把它播种。
还没来得及放下肩上的小麦,岩的声音已经从外面传来。
“老大,池塘里面来了条好大的鱼,你要不要去看看?”
“有多大?”
“好大好大。”
“好大好大到底是多大?”
“就是非常大啊。”
“那是多大?”
“就是那么那么大。”发现自己描述不清楚的岩,干脆用手比划了起来。
看着岩的滑稽模样,马麟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自己虽然急性子了一点,但那是在为部落谋生存的基础上才会出现。
看到马麟的笑容后,岩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被耍,于是干脆不说话往外走,就等马麟跟来。
岩知道,以自家老大的尿性,绝对会跟上来。果不其然,岩才走出没多远,心里也确实好奇的马麟就跟了出来。
嗯!如果真的大的话,今天就熬锅鱼汤喝,顺便庆祝自己的十八即将过完。
没走几步就把岩追上,这小子,这是放慢脚步等自己来啊。看来以后得改改,不能总被自己带出来的这帮小子猜出来。
邦几个放下肩上的小麦后,也不管麦初来乍到,全部都跑了出来。无奈,麦只能跟随大家的步伐,也往池塘边走来。
原始文明崛起之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