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三年不给资格,参与罢考的人都傻眼了。
他们真的不敢想,朝廷还能下这样的命令!
对于等着功名之人来说,以前可能是少了减免的比例,现在倒好,直接没得机会。
带头的读书人,现在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想要的目的和现在的情况,简直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也不为过。
当初他们是想胁迫朝廷,至少也要让内阁妥协,这与东林党人的想法高度一致,所以两者能保持合作。
现在倒好,他们倒是合作了,目的可是一点都没达到。
朝廷不但将所有参与的士子禁了,还把地区禁止三年!
这样,因为那些书生,不仅别人被耽误,未来的难度还增加了。
本来该是上一批的人,也会凑合到下一批。
按理,这样的事情别处应当声援他们,毕竟那是针对读书人的事情。
但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没有其他地方的学子响应他们,甚至没有一丁点支持的声音。
第一个便是内阁下发的邸报,他们将那些学子们的诉求解释为,要从百姓头上拿走利益!
新税法的目的俱是方便百姓,读书人不去老老实实的考官,却在哪里捣乱,给百姓们对着干!
如此一来,老百姓能高兴就稀罕了。
他们好不容易在改革里边得到了实惠,并且还有永不加赋的承诺。
好日子才过了几天,这些读书人就想要搞事情?
是因为那些人吃饭吃的太饱,还是因为没有接触过民间疾苦?
但凡是他们经历过苦哈哈的日子,就肯定不会做出类似的决定。
为此,在江浙地区,那些读书人,尤其是拒考的读书人,已经成为过街耗子,人人喊打。
至于另一层原因,说出来还是竞争的事情。
自古江南多状元,江浙地区再加上福建,每年都能占据科举的大头。
现在江浙地区被禁考,其它地区的学生们高兴还来不及,谁会给他们出头
原来不能考上的人,因为少了强势的对手,说不定就能高中。
另外一些或许徘徊在两榜之外的人,或许能进入两榜。
三甲的身份,当然是要花落别家。
其它地区的学生们可不犯傻,他们并没有江浙读书人那么大的利益。
在更好的前途面前,火中取栗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干!
最好是一直禁止他们参加考试,将机会留给别人,就更好不过了……
除了这些惩罚,还有对带头闹事之人的惩罚。
不是要阻挠被人参考吗?
让他们知道后果怎样!
苏州,梅园。
这里有一群书生们在集会,他们面对内阁的行动,在寻找新的反对方法。
内阁的狠厉他们没想到,但是自己可不是吃素的,既然闹不好,那么就鱼死网破吧!
“我建议去敲登闻鼓,咱们直接面圣!”
“对,直接面圣,都是那些奸人们在陛下面前挑拨,咱们就去揭发他们!”
“揭发?那起到的作用有限,只要你们能敲响登闻鼓,我就去死谏!”
“死谏?那你是真的有勇气,要是这样的话,我也说句话,必将为此事抗争到底!”
“等等,你们真觉得,皇帝不知道此事么?禁考三年的决定,内阁不可能自己做主,所以啊,背后是谁清楚的很!”
人们七嘴舌的说着,有人在慷慨陈词,也有人畏惧困难不想继续下去。
其实,能来的人心里都不傻,他们的目的无非是要争取利益。
至于皇帝的心思,当然是支持此事,就是不支持,至少表面上也会同意。
他们名义上是要让皇帝知道,就是想靠着自己这些人,改变皇帝的想法。
虽然很难,但是并非不可能。
历史上,无论是太学生还是国子监监生们敲登闻鼓的事情从来不少。
虽然大部分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仍旧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横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