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要多想,身为一方经略,让士兵穿暖也是他的职责。听闻有新布料出现,并且保温性好,他们早就拿到样品进行了实验。所以才向兵部提要求,最终将消息传递到内阁。你们也是太过小心么,呢绒应用,还有比辽东更合适的么?莫要因为他是经略,就避嫌,这样反倒是不好。”
话说到这份上,方书安也是有些无奈。
事情还真是这样,他们确实考虑过因为和熊廷弼特殊的关系,所以没有联系。现在人家找上门,倒显得他们有问题。
“世子说的极是,我等下次注意,军服布料是个大单子,不过我觉得,户部会有说法的吧。”
“还真让你说对了,和其他工坊一样,户部仍然和此前一样,要购买呢绒的股份。”
军服布料采购,如果都是商人们的份额,兵部和朝廷不可能放心。
好在已经有成熟的路子,按照以前的操作就是。
“这次,户部准备出多少?”李尽忠凑上来问道。
上两次,他们多少都吃亏,这次,总不能还让自己吃亏吧。
“你们知道,雨季,户部需要留着预备银子。还是从债券里走。这次给你们折算多一些,但是具体还要你们谈,不过,他们这么说,咱们也别让别人拿到把柄。还有,下边的商户们得分清楚。”
“老规矩,只要朝廷不插手运转,商户们有股份的也只是在乎自己股份,其他人都是在乎当地的代理权。总体来说,财权明晰,没有什么异议。”
“哦,对了,价格的事情,户部还要找你们双方谈谈,定个合适价格,不能陪着本来。”朱由校突然提到关于各家布料定价的问题。
难道,这算是官方对于价格的指导?
不过也对,任由双方打价格战,随后受损的还是大明,毕竟苏杭商会主要是丝绸和棉布,织造局每年对外的丝绸销售是个天价。
内部降价,外国商人也不傻,同样要求降价,那样,太不合算了。
稳定住价格,别的不说,至少能让织造局对外的钱不少挣。
一起乐乐呵呵的挣洋人的钱,那才是本事!
横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