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得对,众怒难犯,本将军不会再向朝廷发函书了!”
此言一出徐俭面有不满之色。
阎式的脸上却渐渐没有了方才喜悦的神情,而是逐渐阴沉下来,道,
“希望大将军不要反悔自己所说的话。”
罗尚大笑道,
“本将军说一不二!先生放心请回吧!”
阎式忧心忡忡地回了成都,见到李特,道,
“主公!大事不好!”
李特黯然道,
“莫不是那罗尚不同意先生之所言?”
阎式摇摇头,道,
“非是罗尚,这罗尚是满嘴答应,但是他手下的大将,一个个都露出了不满的神色,辛冉更是招呼都不打,直接离席,这说明这些大将,对罗尚并不是言听计从,况且我看他们的军中,早已经备好了大量的木围栏,恐怕他们对我们心有不轨,主公还是早日准备为好!”
李特听闻,默然不语。
回身却说这辛冉对于罗尚是愤愤不平,李必给辛冉献上一策,让辛冉绕过罗尚,不必向他禀告,直接率领本部一万兵马攻打李特,辛冉同意他的策略,话说这辛冉任广汉太守,门多根深,暗中联络了江油都尉曾元,西冲都尉张显,南江郡守刘并各率领本部八千兵马,合计共三万军,分四路杀奔成都而来!
这罗尚眼见辛冉未经自己同意,擅自起兵,心中恼火,但是也无可奈何,辛冉和徐俭,一个是广汉太守,一个是蜀郡太守,二人在蜀地扎根多年,根深蒂固,他罗尚根本就指挥不动二人,但是眼看着辛冉起兵,罗尚也不能坐视不管,只能跟辛冉一路,发出讨贼檄文,命徐俭率领一万大军,罗尚亲率三万大军,点派义歆,西戎校尉左顿为大将,进击校尉田佐,平西校尉张演为副大将,兵分两路,相助辛冉!
李特听闻六路大军杀奔成都而来,大惊,慌忙召众谋士商议,上官琦,夕斌,王怀,何适等人尽皆慌乱,说来说去,也没拿个好主意,最后,还是阎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冲众位作揖,道,
“各位莫慌,主公莫慌,此番,不一定是我军败亡之日!”
李特大喜道,
“子均有何妙计?”
阎式道,
“罗尚兴此无名之师,我军必须师出有名,可封点众将,以示天下正道,如此,才方可抗!”
李特追问道,
“如何可抗?”
阎式道,
“罗尚的六路大军,实际上,只是两路,一路是辛冉,一路是罗尚,辛冉这一路,共分四路,兵少而散,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辛冉上,这一路,应当急攻,李流任回均是良将,武艺超群,性暴好杀,足以威慑其他散部,辛冉一败,其他三路必然胆寒!此路,应由此二将领军!”
李特道,
“那罗尚这一路何解?”
阎式道,
“罗尚这一路,兵多而聚,我们应该缓攻,用疑兵伏兵拖住罗尚,待到李流任回击败辛冉之后,两面夹攻!此事可成!此战可胜!”
李特大喜,冲着阎式做了三个大揖,众谋士也都心服口服!
次日,李特携众将并四万大军登上青城山封禅台,筑土为坛,广五丈,高九尺,以领地命,燔柴焚火,以报天功,行祭祀三拜九叩之大礼,诵念其肝胆忠心于皇帝,礼毕,李特于燔柴之下,取出玉牒,自领天命,李特遂自封镇北大将军,点封六大将军,分别是——封李流为镇东将军,李骧为骁骑将军,李特长子李始为奉义将军,次子李荡为扶义将军,三子李雄为立义将军,任回为折冲将军。
点封八大校尉,即——厉润为长水校尉,樊满屯骑校尉,李攀为越骑校尉,费陀为步兵校尉,符成为射声校尉,李远为中垒校尉,王角为胡骑校尉,李基为虎贲校尉。
点封阎式为中监军,李寒为部曲督,上官琦为行军功曹,夕斌为行军主簿,王怀,何适为门下督。
点封上官昌,王猛,麹(qu音同区)歆,朱竺为牙门将,其余众人,杨褒、杨珪兄弟,李离、李武兄弟,李恭、李博、李涛三兄弟,并任臧,王达,严柽皆封为裨将军。
乱晋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