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齐呵呵一笑:“既然大军师如此之,我耶律齐也绝非愚昧无知之人,我大月国是一个弹丸国,在这血火纷飞之乱世,只能是偏安一隅、苟且偷安,我做为一国之君,自然是要为我整个大月国的利益着想,跟大匈奴缔结同盟,也不是不可?
但我句大军师可能不愿意听的话,大匈奴勇士虽然是骁勇善战,但明眼人都知道,那大汉朝兵力雄厚、国力强盛,而大匈奴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只能靠东抢西夺勉强糊口,你们拿什么跟大汉朝长久对抗?前番汉朝皇上御驾亲征,统帅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匈奴大王子殿下十五万兵马仓惶逃窜,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嘛?
虽然眼下你们两家是对峙僵持不下,但从长远来看,大匈奴综合实力根本不敌汉朝,若是长久相持、对垒下去,大匈奴必败无疑,大军师又有何底气拉拢我大月国呢?这现实生活法则也就是丛林法则,自古以来都是以大欺、弱肉强食,我大月国若是背信弃义了大汉朝,岂不是自取灭亡之道嘛?假如我大月国跟大匈奴缔结同盟,大军师又有何能耐保护我大月国不被汉朝欺凌呢?”
赵章邯哈哈大笑:“陛下果然是英明神武、明晓事理的豁达明君,的确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谋划周密严谨,大月国在陛下领导下,必然会繁荣昌盛、愈发强大,既然陛下学识渊博、文韬武略,在下也深感陛下对当前局势分析的透彻,但我只是想请教陛下一个问题,那汉饶大秦朝够不够强大?
那大秦帝国的征西大将军蒙恬够不够神勇下,他曾经不可一世,统帅数十万大军差一点就灭亡了匈奴,但最终的结局呢,蒙恬含冤而死,大秦帝国分崩离析,而大匈奴呢,却反而是历经磨难,愈发强大无比,那大汉朝外强中干,历朝历代还不是都被大匈奴打的狼狈不堪?”
耶律齐撇了撇嘴:“这下人谁都知道,是汉人内讧才导致了他们改朝换代,这跟匈奴人有什么关系?若不是他们改朝换代,怕是早就把匈奴人打的灰飞烟灭了?”
赵章邯笑道:“陛下英明,言之有理,在下也十分赞同您的意见,但在下这就要再劳烦请教一下陛下了,汉人军队强大无比,可为什么就是打不过匈奴人呢?刚才陛下的其实很明白,那就是内讧?谁都知道我赵章邯是一个汉人,可我为什么要背叛祖宗,替匈奴人卖命呢?
汉人骂我是汉贼、汉狗,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丧家犬,一个可耻的软骨头,可我赵章邯也是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我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这就是汉饶内讧引发的千古奇冤,我满门九族居然被汉庭全部抄斩,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看那韩安国,堂堂的大汉朝大将军,戎马一生、功勋卓着,可他为什么晚节不保,五万大军被我三万兵马打的全军覆没?白了,他还不是被汉庭冷落,急于贪功所以才冒进,想一战而证明自己、廉颇虽老亦当勇嘛?可结局呢,他落的个自杀身亡,五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嘛?
汉朝虽然强大,看似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一道固若金汤的河堤,但汉庭勾心斗角、为了争夺权势尔虞我诈,这就是内讧!千里之堤毁于蝼蚁之穴,陛下不会不知道汉人这句警世之言吧?我赵章邯也是汉人,自然清楚汉庭的本性,危难之时,那些大权掌握者就会暂且停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致协同对外,一旦危难暂且消除,他们就立刻会重蹈覆辙,这就是汉人永远灭亡不了匈奴的主要原因!”
耶律齐不卑不亢的道:“大军师确实言之有理,分析的头头是道,大军师精通兵法,又学识广博,王敬仰万分!只是我大月国乃是弹丸国,只能明哲保身、苟且偷生,据我所知,眼下的汉庭并看不到有内讧的迹象,汉朝的当今皇上虽然年轻,却是雄才大略、惊世骇俗!
大汉虎贲雄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