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的修建营房初步建好了,剩下的也是以后增加防御措施了。船队运了近月的材料,也可以勉强的出海了。李佑当即让李得福带队去辽东贸易,无论他们要什么只要我们能采购的到都可以卖给他们。李得福带着改装成武装商船的货船,运了三船粮食和精盐去了辽东。而李佑的海军首次出航就这样静悄悄的出发了。这也导致后世争论李佑的海军首航究竟是去黑山还是辽东,很是养活了一大帮砖家叫兽。李佑要是知道会有这种事肯定会叫人给记录下来,他最讨厌那帮没节操,毁三观的砖家叫兽了。
李得福走后李佑又有了烦心事,什么事?没人了。张英带着一百人保护铁矿,李得福带着一百五十人去了辽东。扣除李佑自己扩编后十人的亲卫,堡里只留下了两百多人押送盐货看守俘虏。可是现在堡里只有一百多人,黑山岛上的一百人还没撤回来。总不能不在黑山岛驻守人吧。那人就不够用了,要招人!
靠山堡又要招人了!消息传开之后附近的军户流民都蜂拥而至,竟然有一千多人来投奔李佑!可见连莱州都已经初露乱世的苗头了,别的地方特别是山陕河南那些地方可能比李佑打听到的还严重。
李佑也被吓了一跳这么多人!不过来了就都收下,不合格的就招去修城墙盐田什么的。李佑一口气把队伍扩大到一千人!成为莱州除了参将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李佑加紧训练队伍又请陈锋帮忙请了几个掌柜,把自己的货栈开了起来。暂时只是收购江南的布匹和粮食准备与辽东交易。李佑加紧扩张实力的动作让莱州为之一静,这个二傻子想做什么?他不会真想造反吧?也有那落魄的书生心动了,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人来投奔,是因为李佑还没有表现出可以守住成果保护自己的实力。
大明的百姓们都弄不明白了,为什么到了读书人说的圣天子在朝。日子反而更难熬了,他们不是说朝廷现在不与民争利了吗?才秋收完一盘算百姓们都傻了眼,粮食还不够吃到冬至的。怎么阉党没了税收变的更重了?才秋收完百姓们都想方设法的找个事做,能省点粮食下来留着过年时吃。要是能找个长期的活计那就更好了。可惜哪里也要不了这么多的人,到处都是逃荒和准备逃荒的人。百姓们打算出去找吃的等来年春天再回来,家里留的都是老弱。李佑一招人附近的人都来了,早就羡慕李佑手下人的待遇了。
赵涛跺跺脚让因为长时间静坐而导致冰凉的双脚好受一点。拉了拉披在身上的狐裘,这是李佑托陈锋买的。据说是从女真那买来的上好狐皮制成的。一共只有三件:柯梦儿一件王有善一件赵涛自己一件。连李佑都没有,要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李佑自从他来了之后就把所有的事都交给他,李佑只是看看他处理的结果偶尔提个改进的建议。从来不干扰他的命令。甚至就连张奎的安全局打听的情报也抄录了一份给他做参考。赵涛想到这里叹息了一声,主公啊主公!你为什么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你要是个参将我也就不为难了,你越对我好我越是感觉愧疚啊。赵涛自己都没觉察他已经不知不觉的在没人的时候称呼李佑为主公了。虽然他现在在有人的时候还是喊李佑的名字。
赵涛拨了拨火盆里的木炭,让火可以烧的更旺些。才进十月,天就反常冷的厉害,在温暖的房里赵涛都感觉寒风依旧直朝骨头里钻。坐在火盆边拿起张奎让人刚送来的消息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厉害,到最后赵涛的眉毛都快皱成一个疙瘩了。“这就是一心为公的东林党?!”
在陕西被河南巡抚赶回来的流寇又死灰复燃起来。本来已经快把流寇剿灭了,可东林党一大规模的上台,流寇就像吃了大补丸一样的膨胀起来。人数达到了近二十万!号称大王三十六营!气焰嚣张的要踏平西安!
而在山东连最富庶青州都饿死很多人,就连圣人府邸附近也发生了大饥荒。莱州知府才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加收捐税大小共计一百十三条!莱州已经遍地是流民了!民变就在眼前!
我成了大明拯救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