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东王杨秀清,也算是个苦命人;父亲叫杨亚齐,母亲古氏,家境贫寒。而且,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好在,伯父及其家人,对他还不错。说他是孤儿,也能沾上边;但毕竟可以栖身伯父家,不至于早早流浪街头、四处要饭。
也许,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稍稍长大后,由于没有田地耕种,他只能以种山烧炭为业,经常要翻山越岭四处走街串巷地去卖木炭。这样的出身环境,让杨秀清成为一个深谙世故、善于交游的人;而且,虽然家境贫寒,学堂门一天也没进过,可他凭着天资禀赋,东学一点,西学一点,竟然还算认识几个打眼字;而且,记性极好,心算极快,可是个远近有名的明白人;加上他为人有礼貌、会来事,在家乡紫荆山一带,混得颇有人缘。
他有三个亲堂兄弟,就是伯父的儿子,入教后,在金田起义时,改名原清亦称元清、润清、宜清亦作义清;还有几个本家兄弟,杨辅清、杨友清、杨雄清、杨英清等。杨秀清当上东王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把他们都认作杨氏亲兄弟了,他们都被封为国宗,也都成了杨家军的领兵骨干。嗯,不太出名的,应该还有好多位;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主动过来攀龙附凤的,恐怕就不老少;加上杨秀清也觉得自己家底子薄,想迅速扩大个人实力,基本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但是,跟石家将比起来,杨家东捡西凑的那几杆破枪,是没眼看的;就是和韦家将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的,不在一个层次上。
这里,还有个有些年头的小笑话;大概就是那个时代,长毛发匪被灭了、歇菜了后,有好事者编的一个梗。
说梁山泊为什么都聚了一百单将了,为毛还是一事无成涅?就是因为,那个劳什子军师智多星的名字,取得不对,坏风水了。大家都很拼命地,在“劫别人的富、济自家的贫,替天行道”了;他老先生,才高斗,偏偏叫“吴用”这么个烂名字。嗯,搞得后来,大家都是白忙乎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又是谁坏了我大太平天国的风水涅?毫无疑问,就该是杨氏兄弟;嗯,很寸的是,杨秀清的角色,也基本跟梁山泊军师吴用的身份地位差不多。
嗯,尔等都特么的,扯旗造反了;这杨家兄弟这一串小名字取的,一个个好像都是我大清的“孝子贤孙”、“朝庭忠犬”似的。好彩没有明晃晃地,叫什么“杨忠清”、“杨效清”;当然,叫“杨灭清”就挺好;可谁家取名字,也不会这么取的呀。
没文化,闹笑话了吧?嗯,连军师一家众兄弟,都“暗中效忠”我大清了,取名言志了;你们还能搞得赢,那才日了鬼了。
所以,不读书,没文化,光会种个山烧个炭,还是不行滴;嗯,连取名字,都能取出是非来,搞出毛病来;天资再好,还是不行的呀!
袁州位于秀江南岸,秀江亦称袁河,在樟树县注入赣江;从袁州、过萍乡、入湘潭,历来是湘赣陆上主要通道,素有“赣湘孔道”之称。嗯,走水路倒是方便省力,可是要走湖北,走岳州,才能进百里洞庭,要绕好远的冤枉路的。
目前,驻守袁州的杨家军,领队的是杨辅清、杨宜清;杨家其他几个兄弟,大多数领兵拱卫在襄京周围;杨宜清的两位胞兄,杨原清、杨润清,更是领着杨家东王府的侍卫军,驻守襄阳。
东汉司徒宰相袁安次子袁京,字仲誉,祖籍河南汝阳县,做过蜀郡太守;一生潜心研究孟氏易,晚年后隐居于此;作《难记,16万字,为当时东汉研究易经有成就的名士之一,世人咸称其为高士。是继东汉大隐士严子陵之后,第二位最具影响的山中高士。朝廷素闻袁京才学渊博,就派人请他进京做官。袁京坚辞不去,依旧过他的隐居生活。几年以后,袁京病逝与斯。
袁京去世后,人们感念他的高风亮节,把他居住和安息的地方,叫做袁山今宜春的袁山公园;地方亦更名为袁州。
嗯,袁京留在老家中原的后人,还是有几个牛人的;其嫡五世重孙袁绍、袁术,皆为三国的大腕儿,这个不用细说了吧。
袁京算是南系袁姓始祖,由于中原历经战乱,人口几次大滑坡;中国袁姓,人口反而以南系为主,长江流域的袁姓,祖籍几乎都出自袁州。
潮声月影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