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时空中,袁甲三被赶走了,和春把镇压地方的军队调到南面,确实一度夺回庐州。可是皖北却彻底失控了;之前捻子只是小打小闹,后面就是惊天动地了;袁甲三走后的第二年春天,已是遍地捻匪了;连很多带着乡亲们结寨自守的生员、乡绅,都是半练半匪了。捻军的壮大,不但造成动乱为祸的时间更长,而且也反过来壮大了太平军的声势。太平军天京事变后,实际上是受了很重的内伤的;后来能够一定程度上恢复元气,尤其在安徽混得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捻军援手。和春只盯着收复合肥,不及其余;还为了达到目的,不管不顾地赶走了袁甲三,调走了淮北军队;捻军生发,和春是大大有功的。
尤其在这个时空,太平军之北伐军河南、山东游荡,皖北驻军更不可轻离调动;龟缩在庐州城里的太平军并不可怕,四处游荡的捻军、长毛,才是心头之患、心腹之患。
看来,和春的战略眼光,很一般嘛,顾头不顾腚,丝毫没有全省一盘棋的概念嘛;嗯,收复庐州,跟皇上倒是好交差,也有面子;皇帝老倌儿一高兴,升官倒是容易。
和春可能真的不懂,一旦据城而守的长毛,就是等死的长毛;庐州也可以围而不攻,如琦善一般,长毛在城里待不了几个月的。拼命攻城,伤亡惨重不说;一旦师老兵疲,破绽就出来了,太平军是最善于抓这种破绽了。
嗯,和春是不太爱惜士兵的性命的,他只在乎自己头上的顶子。
着眼点不一样,打仗的套路,自然不一样;跟他说长围缓攻,也是鸡同鸭讲。
跟着后面添柴拱火的,就是我们的福济大人了。
于咸丰五年年底,在庐州失陷两年后,和春集全省之力,总算收回庐州;紧跟着次年春天向荣兵败,江南江北大营都被破了。和春被调会江南主持大局后,局面并不太好的安徽战场,福济还逼着积功升至按察使衔的李鸿章回家丁忧,李家团练也几乎解散了;旋即,太平军再陷庐州,连李鸿章在庐州之北的祖宅,都给太平军一把火给烧了。
安徽全面失陷,也给太平军东征江浙,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兵源和物资。
太平军与捻军祸乱多年,久剿不绝;和春、福济,都是帮了不少忙,出了大力的;这样的功劳,在太平军那边,是可以混个王爷的。
想到这些,倒是提醒了杨孟晗,现在和春是庐州战事钦差大臣,卫国军上去了,作战协调肯定也是一个问题呀;想让满人按照你的指挥棒转,想都不要想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还故意出左腿呐,让你吃暗亏;大部分时候,他们就是故意拧着来的;不然的话,当初广西的长毛,早就让向荣向欣然给灭了;那还有这样糜烂大半个中国的情形。
你总不能什么时候跟他们说话,都反着表达吧?
看来,不行的话,只能是完完全全撇开他们了;回头会上要重点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做好预案;别到时候,下面各部队长,碰到尴尬的情况,不知道怎么办。
还有,一旦卫国军露出势力,展示了肌肉;和春,乃至福济,可能到时候,弹劾、撕咬得比何丛山还要疯狂;汉人有强兵了,这跟挖满人的祖坟差不多事了,不拼了命地冲上来,才是怪事呐。
该来的,一定会来的;藏不住了,就要想好藏不住的应对办法。不能像之前何桂清一上折子,杨家几乎毫无心理准备,差点让一棍子打蒙了。
或许,战场的善后会更啰嗦;蹩马腿、扯后腿的事,到时肯定层出不穷;旗大爷对干这些事,是不遗余力的。
但是,杨孟晗不可能不回到安徽那块土地上;按照历史记载,明后两、三年,安徽、江苏,将会遭受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史载“米价飞涨,路有饿莩,人相食”。过后虽然灾情北移,但山东、河南遭灾,一样会影响两江三省。
黄淮地区人口大幅度减少,往后这连续好几年,是主要一个时间段之一。
预备会议开始后,参谋长阿尔贝.皮埃尔少将,拿出初步定型的作战计划,跟大家解读。
潮声月影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