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大夏初立
大夏立国时,对国旗争执倒不大,差不多是抄袭杨孟晗鲲鹏展翅旗,只是把旗帜中央,鲲鹏换成了凤凰。国歌也选用了史称舜乐的中和韶乐之《大韶》乐章。
倒是在以什么语音为国语语音时,以大华公司及和顺总厅一系几个闽南语议员和原来的兰芳公司一系的客家语议员杠上了,互不相让;说急了都有动手的。
总共二十多个县,一县一个国会议员,说客家话的占小一半,人数最多。闽南语系议员拉着启德港附近四个县一起,就是不答应。
还说得非常有理有据:既然是国名大夏,当然要用源自夏朝的洛下音;我们洛下音是好几个朝代的官话。你们客家话也就宋朝用过,而且还不是全部;就是宋朝,全国儒生读书,用的还是雅言;客家话只是汴梁子话,小吏才用;当大官的儒生,都是用雅言的!
客家议员更加振振有词:尔等知道吗?我客家自宋以来,皆遵祖训;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我等原腔原调、原汁原味,你闽南话是个什么玩意?掺和进去多少越腔黎语,夏朝人听你们说话,嘴都给笑歪了,呵呵......
来自皖南的百龄县,家乡话也是客家话;不过,他们没掺和,他们比较讲规矩,听议长翁心佑大人招呼。
其他三县议员更不好开口,否则,两面都会群起而攻之;你个说话带番邦音的,有你什么说话资格。
汉语是四声,但分阳四声和阴四声,加上鼻长音,实际上是九声。
后世语音,是满清快不行了时,临了塞进来的私货;当时,大学者章太炎就在报纸上,破口大骂,说这是胡说八道。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努力了一下,以一票之差未通过。后来谁都顾不上了,再后来成真事了。
拿这个做标准,所有的汉区汉人口音都不标准;内蒙西部让汉族移民串成西梗味;东北让以山东人为主的东嘎音,串成了大碴子味。
汉人说母语,却百分之九十九,被说成不标准;毛病不在我们身上,是尺子拿错了。
大夏国议会为国语语音,吵了好几个月;最后还是翁议长出来做工作。
翁心佑:实际上,不来南洋跟大家接触,我都对这个汉语语音起源问题,搞得不是很清楚,也真没在意。现在才知道用福建明州话说的“满刺加”与用广府话说的“马六甲”,听起来,几乎是一样的。汉朝的大月氏,大家解读很多;如果把它换成雅言的同音字“大弱(弱水)氏”,大家就容易明白了,他非常有可能就是在河西走廊之弱水河两岸游牧的一支古羌人部落。所以,保护、保留华夏三大古源头语,对后人理解先祖们的典籍,会少很多误读。我同意将这三大古汉语,并列为大夏法定语言。但是,讲真,除掉广府话,某家能听一半蒙一半;闽南话、客家话,我听起来跟外国话没区别。在这里,要非常感谢老祖宗发明的方块字,即使发音千差万别,但都认同是中国人。如果是国外的拼音字母,不知道要分裂成几个国家了。三大古音,各自使用的人口和范围,话说回来,还是有点小了;我们必须选出让大部分中国人都能听得懂的口音,作为统一标准。没办法的,已经混了,元宵掉进灰堆里,捡不回来了。只能秃子当和尚,凑合着用了;毕竟,语言的第一功能,是相互沟通、交流的;相互听不懂,什么都谈不上了......
这个决定,有个意外收获;越南阮朝就是儒生当家、官话也包括雅言;嚯,使者把这个信息传回国内,嗣德帝阮福时及满朝文武一片唏嘘,这真真是同文同种、嫡亲兄弟了;嗯,有这个兄弟,睡觉或许会安生点吧!
立国仪式是杨孟昭匆匆从沪上赶回来后,与十月底举行的;十月二十八号,为法定国庆日,全国放假三日,全民欢庆。
越南、朝鲜都派来了以宗室亲王领队的庞大外交使团;随队而来的,还有更大的贸易商团。尤其是朝鲜国内,听说金家赚大钱了,谁也不甘人后,有船的都跟来了。
越南亲王及副使户部尚书,在细细研读了杨孟晗的《民不加赋而用度足》的计划书后,更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潮声月影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