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夏,龚振麟被调到宁波,负责监督军中的军械制造工作。龚振麟在任职期间曾研发过新式明轮战船和新型炮架等军事装备。其中新式明轮战船,是龚振麟受英军蒸汽火轮船的启发而研制的;不过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嗯,龚大人也不知道蒸汽驱动,是个什么东东,这种所谓的新式明轮战船,形似神不似,依旧只能靠人力在底舱中踩动踏板,在水中航行。
龚老先生实际上是广大山寨界的祖师爷呐!
嗯,当然,这种土法上马的山寨版明轮战船,加上士兵的训练和作战意志薄弱,上战场后,战果是没眼看的。水师军官和士兵看到洋船靠近,根本没胆跟西洋鬼子玩排队炮毙;不是弃船落荒而逃,就是高挂白旗、举手投降。
新式炮架是龚振麟的另一项发明,同以往的旧式炮架相比,这种新式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调整射击的方位与角度,从而提高了岸防火炮在战场上的灵活性。
龚振麟的诸多成就中,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铁模铸炮法。当时在英军的屡屡进犯之下,沿海各地防务吃紧,这就要求铸炮速度必须加快,而传统的泥模铸炮法,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因为用泥模铸炮,必须要等到泥质模具被完全烘干,才可以进行;否则的话,铸出的火炮,炮身将带有蜂窝状孔穴;这种空穴,会导致火炮的射击时出现炸膛事故。而一具铸炮泥模从制作成型到完全烘干,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门炮,无法重复利用。这使得当时的清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铸炮方法,以替代费时费料的泥模铸炮法。
经过了反复的探索求证,龚振麟在中国传统的铁范铸造工艺的基础上,发明了铁模铸炮法。同泥模铸炮法相比,铁模铸炮法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铸炮周期进一步缩短。更可贵的是,铁模铸炮法,解决了泥制模具铸炮易于出现蜂窝状孔穴的难题,从而使火炮的安全性和质量大为提高。
龚振麟发明的铁模铸炮法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铸炮法领先于同时代的西方30年,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居于世界前沿的先进科技成就。铁模铸炮法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时人曾称赞道:“其法至简,其用最便,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且旋铸旋出,不延时日,无瑕无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无穷,辟众论之导轨,开千古之法门,其有裨于国家武备者,岂浅鲜哉!”
由于我大清在国防军备领域的全方位落后,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最终未能改变我大清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嗯,军事工业是一个体系,再好的大炮,没有好的炮弹,也是白瞎呀;有了好炮弹,没有现代物理弹道学、测量学为基础的炮兵射击学指导下,训练出来的专业炮兵,还是白瞎呀。
不过龚振麟的生平事迹,依旧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人卓越的才智,也对后人具有巨大的垂范意义。中国人的才智,并不比别人差;差就差在国家体制和全体国民的观念意识,满本位的八旗体制和钳制思想的犬儒理学,让中国的科技总体水平,与世界强国差距越来越大。
或者,不客气的说,由于儒生们两千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挥舞着辟邪剑法;我大中华,科技从来就被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碎片化的;传承也成问题,一如中医学,还喜欢各家各户藏着掖着,藏着藏着,还没了、散逸了、消失了;偶尔,只有某位文人墨客的笔记闲章中,语焉不详的片言只语;让后人多少知道,还有过这么回事。
和这个时代的很多中国人一样,龚振麟的个人命运,就像卷进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船,无法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只能随波逐流,直到某天,被前方某个巨大的漩涡吞没。
在没有杨孟晗这只小蝴蝶翅膀煽动的那个时空中,1861年,李秀成带领几十万太平军进攻浙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所有的抵抗,都瞬间雪崩般塌陷。
时任台州知府的龚振麟,一个六十多岁的土专家,拖着羸弱的身躯,领着七拼八凑的数千乡兵团练,迎击山洪般席卷而来的太平军;结果可想而知,文不文武不武的土专家,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本人也不幸阵亡。
潮声月影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