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法
超小超大

第四章 论道(二) (2-1)

宋朝独尊儒学、孔孟之道,关于孔孟的知行观,但凡学子俱已铬入脑,深入心。

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次也......无论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都以知为先,行为后。

而这种反其道而行的“先行后知”学说在他们看来,未免离经叛道,十分可笑。

笑声中,萧七的肩膀迅速垮下去,他的眼神下意识飘向秦洛,眼带幽怨。

“先行,后知?不是知先,后行吗?”王安石转脸对秦洛道。

他已经断定此四字应是眼前这个少年所书。

眼前少年十四、五岁年纪,略显文弱,但相貌清俊,青衫磊落,淡定从容。

此少年,更应是参加文举的学子而不是武学生。

秦洛站起来,点点头:“对,确是先行,后知。”

如此笃定的说话,又引来一阵热议。

“先行后知?没有听说过啊。”

“哗众取宠…..”

“好象是荀子学说…..”

外舍生们却耻同身受,小声抱怨“傻子又乱说话了……”

……

在陈山长重重的咳嗽声压制下,议论声渐渐平息。

王安石缓缓问道:“你认为得道是要先行?”

“对,行是实践,知为理论,行可兼知......”

如此深奥的哲理当然不是秦洛想出来,而是清初明末的哲学家王夫之的理论。

王夫之是宋明道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他的知行观翻译过来则是现代人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荀子之学?”王安石冷然道。

荀子,为王安石所不喜。

“源于荀子,而高于荀子,先生认为荀子之学不好?”秦洛微笑反问。

王安石审视着秦洛。

眼前少年目光清澈澄明,如一道溪流一般。

他是室内唯一一个站着且以平等目光与他对视的人。

王安石眼神凌利冰冷:“你推崇荀子之学?”

秦洛毫不回避地对上王安石的目光:“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荀子的先行后知观,简知易行,人人可学,就连当今圣上推行的“变法”,也需得先行后知.”

听到”变法”二字,陈山长脸色微变。

众少年也甚为错愕,不是论道吗?怎么跟变法扯上关系了?

这似乎离题了。

王安石用一种极为严苛的眼神看着秦洛,顿了顿,才冷淡地道:“变法,不必先行后知。”

秦洛微笑,提起荀子和王夫之的先行后知理论,只是想抛砖引玉,引王安石讨论变法。

说实在的,跟王安石这位当世大儒、著名思想家谈经论道无异于班门弄斧,不自量力,自寻死路。

光是那些元气、阴阳、五行会将人绕晕至死。

辩论过久,必露破绽。

但说到“变法“,他绝对有凌越于这个时代的超然眼光。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富国强兵的初衷不可谓不好,而青苗法、市易法等新法之内容更是开创历史之先河,创前人之所未创。”

他这话赞誉中肯,王安石并没有强行打断,只是脸上喜怒不辩。

“但是……变法操之过急.”秦洛声音不急不缓“变法之所以为人垢病,在于没有以实践进行检验…..”

王安石打断他的说话:“青苗法创行于鄞州,贷谷于民,有此先例,才会推行国内全境……。”

秦洛道:“一县一郡并不能代表一国。”

“变法推行不利,除了超前,症结还在于十六个字……”

秦洛一字一顿:”用人不当,执行不力、内部不和、党同伐异!”

他声音虽和缓但清晰。

王安石心头一震。

这十六字总结得实在太精僻了,与他在罢相退隐江宁后,反思变法推行得失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以市易法为例……到了执行层面就成了强行摊派!”

秦洛自顾自地说下去。

大变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崇祯:嘿!大臣们太努力了! 连载中
崇祯:嘿!大臣们太努力了!
人生如梦梦
明末,天下大乱。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叛乱,外有东虏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大明皇帝朱由检在此危机时刻,振臂高呼……老奸臣温体仁主动捐献银两……大太监高起潜:“谁敢动皇爷的银子,老子砍了他。”钱谦益:“振兴大明,死而无憾!”……
30.1万字4个月前
春秋我为王 连载中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新书《新书》已发,新莽末年,穿越者大战位面之子,求收藏。重生春秋,成为卿族庶子,被赶到马厩与牛马为伴,谁知霸业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晋算什么?且看我赵氏代晋!老子乘牛西行,仲尼意气风发,吴越相争美人离殇。渭水之畔,曲裾深衣的伊人吟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右手长剑,左手诗书,用不一样的思维统一天下,迈步落日余晖的成周,鼎之轻重,我能问否?这是我的华夏,我的《春秋》---我为王!]
390.5万字4个月前
叱咤大唐 连载中
叱咤大唐
贫道不倒
长安城最彪的官二代,大唐最大的纨绔。。。这些都是对秦二郎的误解。 秦二郎对自己的定位是:大唐第一猛将,第一才子,第一富豪,第一教育家,第一妇女之友。。。 秦二郎的目标是叱咤大唐,让大唐之名响彻八方!
13.1万字4个月前
中明崛起 连载中
中明崛起
湿气十七
坑武将,斗文人。除宁王,诛刘瑾。我要让大明重新站起来,旗帜飘扬四海,这才是真正的崛起!
33.2万字4个月前
皆为汉土 连载中
皆为汉土
造物者的梦呓
弘农王刘辫,一个因为吊儿郎当险些做不成皇帝的男人,一个因为哭哭啼啼被废了皇帝的男人。 来自24世纪的三国爱好者顾盼来到东汉末,成了被废少帝刘辫身边的小太监,他将如何自处? “大王,你也太怂了吧?” “这……怂是何意?” “就是……太稳健了!” 诛贼讨逆安天下,翻云覆雨定乾坤。 “辫儿哥,永远记住这三句话。”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2.9万字4个月前
惊朝 连载中
惊朝
大崧
历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在乱世和治世的十字路口,那些推动时局这个大车轮转动的人,他们各自有着自己心中的方向。 周启带着现代图书馆的全部记忆穿越成为大平国的二皇子,他发现,他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大平朝,皇帝身体孱弱,准备立太子,交托江山。此时北方有草原蛮族虎视眈眈,西域大国谋划已久,东海的海盗猖獗,渔民怨声载道。 这时候,还没有开辟出丝绸之路。这时候,文学艺术并不繁荣。这时候,经济脆弱,百姓
19.8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