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童谣应该才刚刚传出来,毕竟昨天董司空才宣布废立,还没有交叉传播的机会,如果秦谊现在追查起来,应该能够追查到这个童谣的最终来源。
想到这里,秦谊和颜悦色得走到正在那里吟唱着这段童谣在那里玩耍的三个小孩子面前,从口袋里面掏出三枚五铢钱,和颜悦色得对着他们笑道:“小朋友,你们刚才唱的那段童谣是从那里听来的?”
秦谊在这里已经住了好些年,和这几个小朋友都是街坊邻居,有时候秦谊也会掏出几枚五铢钱给这几个小家伙,所以他们也不怕秦谊,马便把秦谊的铜钱收了起来,其中一个领头的人向秦谊回答道:“是我家大人交给我的!”
这家小孩的父亲是雒阳本地人,没什么本事的普通人,家里也没什么田地,在雒阳这么一个还算发达的城市里给人帮闲为生,秦谊也见过他,应该不是创作出这么一句民谣的人物,估计也是从那里听来的。
事不宜迟,秦谊主动找向这家主人,也是天助秦谊,这家男主人正要出门做工,被秦谊堵在了家门口。
“那句歌谣啊,是我昨日到三雍那边的纸厂运货时听纸坊的一个下人唱得,觉得有点儿意思便回来唱给了自家儿子。”而面对邻居秦令史的追问,这家主人也没拿捏,马便告诉了秦谊。
“那人叫什么名字?”时间回溯到昨天,也就是董卓提议废立的当天,估计找到这个纸坊工人,离歌谣原创者就不远了,秦谊也是赶紧继续追问道。
“这个我哪知道啊,就是远远听了一句。不过秦令史要是想找这个人也容易,我昨天去的是文家纸坊,你去那里找就行了,而且这个人瞎了一只眼睛,很好找的!”
“多谢大哥,改日再来一谢!”当听到文家纸坊这个名字之后,秦谊也是立即想起来这家纸坊的位置,甚至连文家纸坊掌柜文德嗣那张胖脸都记得,秦谊可是在三雍那地角混了一年的。
所谓三雍,是指辟雍、明堂、灵台,是帝王举行祭祀、典礼的场所。东汉王朝的三雍,在雒阳内城南面,在其中辟雍的北面,就是东汉王朝的太学所在地。
作为前太学生,秦谊在那里混了一年,学问没啥长进,倒是把那一块地方给混熟了。不过作为一个还算老实的乡下小土豪子弟,秦谊最多也就逛逛街,女闾那种地方他可没去过。
因为太学的存在,三雍附近的确有一些纸坊,主要是向太学提供纸张。纸作为西汉时发明的产物,在经过蔡伦改造之后,已经逐渐流行于世。汉灵帝时期,出现一位书法家兼造纸家左伯,曾经制造出当时认为最好的“左伯纸”,非常便于写字。
三国时期简牍使用的回升,并非因为纸不如简牍优越,而是因为战乱造成纸的供应量下降,当时少量的纸还是受到人们的珍惜。
当时乡下来的土包子秦宜禄在太学学时,就喜欢到那些纸坊附件转悠,在他看来,这纸是世界很奇妙的一件东西,而且这厮尽管是个学渣,竟然也预见到了纸张用来制作书籍和擦屁股的两大用处。
又是一阵疾驰,秦谊带着秦寿便来到了三雍附近的文家纸坊,秦谊也没有客气,径直拿出朝廷命官的其实闯了进去,哪怕他的后台老板何进已经GAME OVER了。
而摄于秦谊的气势,这文家纸坊的下人也没有敢拦的,便由着秦谊进入了后面的加工间。说实话,这里的环境真得非常糟糕,尽管现在已经进入秋末,但工坊里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沸水,在这里干活的工人一个个也是打着赤膊,于是很快穿着秋衣的秦谊和秦寿,置身蒸笼的他们,很快身便湿透了。
“我听闻你们这边有一个人喜欢编唱歌谣,今日特意过来一见,不知道诸位能否引荐一下?”秦谊转了一小会,想要看到一个瞎了一只眼的工人,可是文家纸坊比秦谊想得似乎还要大,也让秦谊放弃了这个打算,其实想要找到这个人。
瞎了一只眼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标示,比擅长编唱歌谣要好找不少,只是说出来似乎有些没有礼貌,所以秦谊也是没有提这一点儿,毕竟他可是真心实意过来寻找人才的。
看着这些纸坊的工人似乎没有啥行动,秦谊只好有从口袋里面掏出来一把五铢钱,放到了工坊的桌子面。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