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董并州带着军队赖在河东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他还对朝政有点儿什么想法没有?”
“依我看,这边郡武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粗鄙不学文,为了权势说不准就投到宦官门下,不可不防啊!”
……
一时之间大厅里面也是窃窃私语,很多士人都趁着这个机会发泄出了对边郡武人的不满。
大汉王朝本身便有很严重的地域歧视,像是凉州人便是最受歧视的那种,比秦谊穿越前的河南人和东北人名声还要差很多。
而凉州近代最负盛名的人物莫过于凉州三明,其中之一的张奂,因为被宦官忽悠而干掉了三君之一的大将军窦武尚算情有可原,那么另外一个段颎那可真是实打实的宦官走狗,捕杀太学生一事早就便让他臭大街了。
而看着满屋的士人都在这里指责边郡武人,秦谊也是微微有些皱眉,他老家雁门也是边郡,如果不是抱上了蔡邕的大腿,他恐怕也会被人看成边郡武人,而且这并州人的名声比凉州人好不了多少,怎么都有种指桑骂槐的感觉。
虽然感觉有人在带节奏,但是秦谊也没啥不自在的,有董旻在身边,怎么也轮不到秦谊做边郡武人的代表。
至于这首当其冲的凉州武人董旻,也是满脸的尴尬。不过想想以后董相国做的那些烂事,董先生替他哥哥挨上一顿骂也没什么。
在骂了一会儿边郡武人之后,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许多,不过话题却又扯回到了文学之上,先后有人站出来朗诵自己的诗赋,也是有诸位文坛大佬一一点评。
这对很多家世一般的士子来说也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毕竟被孔融这种天下名士捧上一句便会身价百倍,即便是强如刘耷,在听说孔融知道自己名字时都差点儿感动哭了。
正当秦谊以为今天的沙龙就这样波澜不惊的结束之时,刚刚做完一个品评的路粹却是对着满屋的士人喊道:“秦文合何在?”
摸不着头脑的秦谊赶紧站起来行礼道:“秦谊在此,不知文蔚兄有何指教?”
“伯喈先生收你为徒时我恰好不在,听文举公说你博学多识、文采风流。今日盛会,众贤毕至,文合能否做一篇诗赋来讲述今天的盛会呢?”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当听路粹说出这么一段话之后,秦谊差点儿就蹦出这否认三连来,他可从来没有以文采风流自居。上次蔡邕的收徒宴上,秦谊也是当众表明自己不善诗赋,怎么当时在场的孔融这时候还说自己文采风流呢?
一瞬之间秦谊明白自己上套了,刚才路粹带节奏声讨了一遍边郡武人,现在又让秦谊这个边郡之人来做诗赋,倘若做不好岂不是会被众人当成一个不读书的边郡武人。
一时之间秦谊也是有些慌乱,该怎么应付这次的危机呢?
——我是终于要开启文抄公模式的分界线——
“旧制边人不得内移,唯奂因功特听,故始为弘农人焉。”——《后汉书·张奂传》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