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还能干个十来年。
大明朝的尚书阁老,经过走马灯似的流水席后,不能成为谁都能来蹲坑拉屎的位置了。只有给出一定年限的任期,才能真正干出实事来。
大明朝廷,现在迫切需要中央的稳定。
最后,孙承宗会同新任礼部尚书李长庚,确定的兵部尚书人选,让人大跌眼镜。
最后拿到这个位置的是重新被启用的王在晋!
这可是孙承宗的老对头。
甚至可以,政敌!
王在晋是万历二十年进士,河南浚县人。历任历官中书舍人、工部郎症南京礼部郎症福建按察副使、兴泉兵备道、湖广参议、湖广提学参议、浙江右参政兼佥事、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河道总督、兵部左侍郎。
启二年1622年,熊廷弼、王化贞广宁兵败后,王在晋接任了辽东经略。辽东经略是没有品级的,所有给他加的官衔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在他的任上,重修了山海关,使它成为下雄关,将明军退守到山海关,对建奴完全采取防守姿态。
正因为这样,巡边的孙承宗对王在晋加以弹劾,在朱由校面前王在晋“不足任”!
于是王在晋下台,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自此,孙承宗亲赴辽东,以阁老之尊出镇!修筑了着名的“锦宁防线”。
但“锦宁防线”真的有用吗,守山海关就真的不对吗?
两年前李沅的“存地失人,蓉皆失存人失地,蓉皆存”,犹言在耳。建奴如果绕过锦宁,走蓟州、宣府、大同呢?
孙承宗也对自己当年的策略加以反思。
王在晋未必对,但不是不可取。王在晋四个人才,难得的人才,他的任职经历,恐怕目前没有比他更适合兵部尚书的。
所以,孙承宗邀请王在晋回到北京,亲自去了他府上详谈,最终,王在晋终于就任了兵部尚书的实职。
大明王朝162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