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采问名之后,就是纳吉,也就是所谓的文定,文定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订亲,这道程序一过,除非出现重大的变故,男女双方都不容许悔婚的。
崔氏和马祥麟都讲对方送过来的庚帖,放到自家的神龛前面,向祖先报告,请祖先批准,并问吉凶。放置三天,还好三天双方家里平安无事,表示祖先们认同了这门亲事。
三天之后,崔氏要写好聘书,交给媒人,送到马祥麟家里,这门亲事就算是定下了。
“这个李家是什么意思,聘书倒是送来的快,马上就是死过大礼了,怎么要求过两年才议,不合礼法啊。”
“爹,你就这么想女儿嫁出去吗?我还想在家侍奉爹娘还有奶奶呢。”
“家里可不缺人侍奉,你跟爹说说,是不是和李沅商量好了。”
“李公子怜惜女儿还小……所以……所以晚两年成亲……”马静妤羞答答地小女儿模样。
“你别给李沅那小子骗了,你都十五了,大姑娘了,你娘嫁给我才多大,十三。”
“不嘛。”马静妤使出对付马祥麟的撒娇大发,“你想啊,过两年,奶奶和娘也来京城,李公子再迎娶我过门,多好啊。”
“你哦,爹是给你宠坏了,万事依着你。这李沅也是,不懂礼数,这么大的事情,应该亲自来和我说嘛,媒人带话是怎么回事。”
“爹,是我不让他来的……”
翰林院是个清贵衙门。明里是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等,实则是养才储望第地方,一朝一代又有几本书给你修,无非是编一编前任皇帝的实录,勘校当今皇帝的圣训。
翰林院是高级官员速成班,在翰林院“养”个一年两载,很多人就走上了官场的快车道。运气好的,外放做一任四品知府或者从五品知州的地方父母官,回京就能在六部谋个侍郎或者督察院的都御史,马上就是到了权利中心的门口。得到皇帝认可,就能入阁了。
当然,翰林院来来往往那么多人,最终老死在翰林院的还是占多数,状元最后混个翰林修撰退休的比比皆是。所以啊,翰林地点是高,将来成就如何还得看个人的造化。
虽然殿前皇帝已经许了官,但李沅等一甲的三人还得先到吏部过一遍手续,领一份工作的任命书。
六部都扎堆在承天门前的右边办公,大概在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右半边和军博的位置,六部的对面就是五军都督府。
李沅三人从正阳门进内城,没几步就是大明门,进了大明门,内里才是大明朝的核心办公区域。一路往北走,经过礼部、刑部、户部,就是吏部了,比吏部更靠近承天门的只有宗人府,也可见吏部的重要地位。
“立新,我听人说,老天官是出来名的黑脸,今天怎么也得给你面子吧,我朝最年轻的状元郎哎。”老天官自然指礼部尚书李宗延,他确实当得起一个老字,老尚书已经六十有二,大明朝到这个时候真是暮气沉沉啊,按照这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几个阁老、尚书都是高龄,到现在的位置是靠活得比别人长熬出来的。
“武贞兄,只怕未必,李某哪有那么大面子,听说这么老尚书在天官任上提拔了不少不是庶吉士的官员,最是不喜欢一甲的进士。”武贞是余煌的字。
卢象升接话说:“老尚书自己就不是庶吉士啊,因为这个没能入阁,所以啊,不但是不喜欢一甲的进士,翰林他都不喜欢。”
李宗延从知县一步步熬上来,在湖广、山东、陕西三个地方做过知县,万历朝争国本的时候,表现活跃,站队朱常洛,差点被万历打死。
朱常洛当上皇帝后,当然是没忘记他,破格把他提到太仆少卿正四品的位置。在管马的位置上过渡不到一年,天启元年就升了户部尚书,现在做到了吏部尚书,也就是非庶吉士能做到的最高位置。
所以老人家颇有点嫉恶如仇,有谁也不鸟的超然,反正也不能让他入阁是吧。所以李沅颇有点怵他,毕竟刚搞出来的献祥瑞不是那么正大光明,这时候被逮着一顿骂可是白挨。
大明王朝162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