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平定先零羌战乱之后,凉州大规模的暴动减少,但因凉州地区汉羌之间矛盾重重,朝廷委任的地方官又多是残酷苛暴之辈,零星的叛乱仍旧此起彼伏。
护羌校尉马贤自公元120年上任,到公元138年中伏身亡,长达十多年的履职中,就曾多次平定羌饶叛乱。
自马贤之后,延续到汉桓帝时代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年,烧当羌之乱复起,朝廷先后委任“凉州三明”段颎、皇甫规和张奂为护羌校尉。
三人都曾对叛乱的羌人采取强有力的镇压和威慑,先后杀死的羌人数以万计,羌乱才算是在某种意义上终被平定。
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乃是因为羌人因为畏惧朝廷的残酷镇压,自发的叛乱已经大为减少。北宫伯玉、李文侯乃至后来的韩遂、边章、马腾等皆是利用羌人对朝廷的不满,利用西羌人实现自己的割据目的。
赵普认为曹操一旦在朝廷姑息羌人叛乱的情况下,就任凉州刺史,其危险性就在于诸多的羌人部落并未真正的臣服汉室,朝廷对他们的宽容,反而是某种程度上的纵容。
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再次揭竿而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叛军的首领韩遂、边章和北宫伯玉等人,朝廷并没有治罪,而是招降了他们。
这些人都是随时可以鼓动羌人叛乱的隐患。
曹操担任凉州刺史,算是深入虎狼之地了。
可曹操似乎对就任凉州刺史,平靖西北边塞非常的有信心,因此不远千里自谯县而来。
赵普沉吟了片刻,他觉得在这个时候,有必要跟曹操、卢植等人谈一下后世学者们对凉州地区叛乱的解读了。
卢植和曹操都是身在汉营,自所在的位置,以及成长环境就很难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
“那孟德你可知凉州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吗?”赵普闻曹操。
曹操道:“羌人不甘心供朝廷驱使是为主因,地方官吏贪腐残暴,以至于羌人群起暴动。”
赵普微微颔首,“孟德所言,确实在理,不过其中的主因却并非在此。”
“先生此言是为何意?”卢植和曹操对望一眼,均有些诧异。
羌人不甘心为朝廷戍边,想要抢夺河西这片土地,一直都被汉朝廷视为羌人叛乱的根源,而凉州地区官吏普遍贪腐残暴,才终于导致羌乱的大规模爆发。
这是士人阶层是为共识,而哪怕卢植这样的人物,其实私下里也觉得,朝廷是在利用羌人来守卫边疆,而没有把羌人视为大汉朝廷的一部分。
赵普道:“光武皇帝定都雒阳,朝廷对于关中地区地位的重视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对关中之外的凉州疏于管控其实也是重要原因。”
他决定从细节处着手,一点点的讲清楚。
后汉朝廷定都雒阳之后,三辅地区的重要性降到了京师雒阳以下。
而在前朝立足长安之时,三辅之外即为凉州,凉州也就成了朝廷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因此,自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之后,前汉朝廷对于河西的经营已经都是重中之重。
但自后汉立国起,京师之外还有三辅之地,三辅从京畿地区,变为雒阳的屏障,因此朝廷对河西的重视程度,比前汉要低上很多,地方豪强对茨不满尚在其次。
前汉时驻扎在河西的重兵逐渐抽调了其他地区,这对于威慑和管制羌人是非常不利的。
当羌乱的规模非常大的时候,由于朝廷对于凉州的不重视,对于是战是守甚至都摇摆不定,弃守凉州之议一度甚嚣尘上,比如汉安帝时,就差点放弃凉州陇右地区。
这点卢植和曹操其实也都想到过,闻言纷纷点头。
但是这并不是赵普想要表达的全部意思,因为朝廷的不重视,间接就导致对凉州地区的官员考核比较随意,凉州地区本就高皇帝远。一旦朝廷不重视,那么官员们胡作非为,想要传到京师朝堂之上,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导致凉州到任的官员,无不横征暴敛。
建安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