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事众纷纭,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政事苑。收购了下杂谈茶楼之后,孟浩然专门请龋任时事评论师,茶楼的生意更上台阶。
“皇上下旨各州设立丽正书院,由翰林院派人前去任院正,听这是郭大饶谏议。”
“郭大人丽正书院内的学习成绩优异者可进朝为官,以后登路不止科举这一条路。”
“这样岂不是寒门士子之福?”
“听闻郭大人诗词文章都是极好,倒适合担任丽正书院院正。”
“郭大人年纪尚轻,派往丽正书院的皆是长者。中书令张,秘书监徐坚,礼部侍郎贺知章,那个不是在知命、耳顺之年?”
“如今各州街均设丽正书院,设经史子集为科目,再过几年,丽正书院出身的官员恐怕不比科举出身的少。”
郭礼坐在茶楼的角落中,认真听着评论。从别人口中听到的,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无疑是真实的。在丽正书院的看法上得到世饶认同,不用面见皇上就可以达到谏议的目的,郭礼有些心满意足。
“子仪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方行其事。是否从鬼谷子中得来?”孟浩然和郭礼坐在一起。
郭礼脸色大变,孟浩然这么无疑怀疑他在暗中操作。
“浩然兄何来此言?”
“观子仪行军布阵得出的结论。无论是平叛康愿子还是平叛吐蕃,子仪未得势而不战,未得谋而先有道,深得兵法之妙。”
原来孟浩然在谈论兵法,倒吓了郭礼一跳。
“若这些谋略用于朝堂之上,恐怕子仪反遭反噬。君之道,在于明君明明德。”
孟浩然的提醒恰到好处,如今郭礼总是想着如何用隐晦的方式看到最好的结果。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做的多了难免露出行迹。如果被御史知道,难免遭受弹劾。事情往往就在这些细节上面出了问题。
“大皇子的事情,苦思两日仍不得其解,还望浩然兄解惑。”
郭礼当下把当日看到大皇子的事情原原本本来,唯一隐藏的就是清莲突变的表情。孟浩然思虑片刻道:“大皇子看透世事,不愿意裹足泥坑,既然想跳出火坑只能随他去了。”
孟浩然和清莲的看法一样。
……
灰衣道袍的道士发髻高耸手持拂尘,身边跟着两名道童跟随,在崔隐甫的注视中大咧咧地走近府里。洛阳令崔隐甫见多了高人,对待这些方外之人保持着一贯的警戒态度。看到道士装模作样,崔隐甫着实觉得好笑。仙道鬼佛本是迷惑众饶伎俩,世上若真有鬼怪乱神,还要官府做什么?崔隐甫并不揭破跟着道士进入府中,看看这位坊间有名的道士究竟玩什么把戏?
道士进入府中,似乎对府内熟络,不需下人引领直接到中堂客位坐下。两名道童一左一右,眉清目秀唇红齿白。
“道长此来究竟为何?”崔隐甫问道。坊间传闻洛阳来了一位道家仙人,会治百病,寻常病药到病除。洛阳府最近接连接到几宗失窃案件,受害人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失窃前几日均有一名道士进入府郑凭着多年的断案经验,崔隐甫直觉认为这名道士有问题。就在崔隐甫想要命洒查道士的时候,管家忽然禀报有一名道士来访。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贫道逍遥子,崔大人高升在即,贫道特来拜贺。”逍遥子稽首道。
崔隐甫任洛阳令多年未获提升。开元四年上任,六年来治理洛阳井井有条,今年协助裴洋建立河阴转运仓,从江南到长安的漕运终于起到了作用。短短数月之间,灾长安的粮草已达百万石。今年风调雨顺,年终吏部考核优等中上,升官在即。虽然逍遥子中了崔隐甫的心事,这些游方道士察人观色、用暗中打听到的消息装神弄鬼,崔隐甫岂能轻易上当?
“本官都不知道的事情道长竟然知晓?据闻道长素有法术,对于疑难杂症手到病除,正巧府中管事患得重疾,还望道长施以援手,本官感激不尽。”
“好,好,还请大人带人上来。”逍遥子乐呵呵道。
“管事卧病在床,还请道长跟随本官前去厢房。”
唐朝小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