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急报,宁城大捷,斩首五万。收复宁城。”兵部尚书王晙接到急报,迅速去兴庆宫面见皇上。
李隆基正在兴庆宫内商讨建立丽正书院的事情,张、陈嘉崇、源乾曜、张九龄等人正在禀奏如何实施,忽然看到兵部尚书王晙急急忙忙从宫门走进来。
“卿何事慌张?”
“禀陛下,大捷!宁城大捷,斩首吐蕃五万,收复宁城。”
李隆基龙颜大悦,郭礼不负重托,没有耗费朝廷粮草,获得如此重大的战果。这封捷报并未加急,郭礼心想反正皇上迟早知道,早一晚一无所谓。这封捷报传到长安已经过去了十。
“卿举荐郭礼有功,朕要重赏。传旨:兵部尚书举荐有功,赏实封千户。”
王晙领旨谢恩回府,心情高兴。张听到皇上举荐有功,当时朝堂之上,好像老夫同样举荐了郭礼,怎么没有一点赏赐?陈嘉崇听到郭礼大捷的消息,背后冷汗直流,当日朝堂之上,正是他一意阻止郭礼前去平叛。源乾曜、张九龄两人看到张和陈嘉崇的表情,心知肚明会心一笑,继续刚才的话题。
老将军刚回到家中,谁知兵部又送来一份捷报。
“三百里急报报,斩杀吐蕃先锋三万。”
老将军拿到捷报,不顾辛苦又往兴庆宫跑去。
李隆基和众臣谈到丽正书院由谁负责的时候,张和陈嘉崇起了争执。就在两人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看到老将军王晙再次入宫。
“老将军去而又返,为了何事?”李隆基纳闷道。
“启禀皇上,大捷,郭礼报斩杀吐蕃先锋三万。”
就连张也暗中惊讶,这两份捷报明显是前后两发出,只不过路上行程不一,造成两份捷报先后抵达。
两日之间灭敌八万?别张了,就连老将军王晙也是吃惊不已。
“这会不会是误报?”陈嘉崇担心道。
“何来误报?张丞相当日可是极力阻止郭礼平叛的。”王晙揭开陈嘉崇的伤疤。
“好了,朕知道了。王老将军辛苦了。”李隆基看到大臣吵架,很好的一个事情非要搞的闹心。前方大捷,朕的位置稳稳当当,户部也不用担心打仗耗费无数的事情。
老将军回府了,没想到管家上前道:“老爷,刚才兵部来了一份急报。”王晙眼前一黑,平时一个急报都没有,今日赶着扎堆。
“六百里急报,击溃吐蕃进攻,斩杀五万余众。”
六百里急报,何况还是大捷,还得进宫一次。
李隆基看到王晙,心想怎么又来了?朕的兴庆宫何时成了老将军串门的地方想来就来?
“陛下,大捷!”老将军王晙满脸尴尬。
张等人一听这不是废话吗,那次来禀报的不是大捷。
“郭礼击溃吐蕃进攻,斩杀五万余众。”
李隆基哈哈大笑,心情愉快至极。这才多大一会功夫,十三万吐蕃大军魂飞魄散。
“朕记得吐蕃是兴兵二十万来犯?”
“对,如今三封捷报已经消灭吐蕃十三万。”
“看来吐蕃该退了,朕要好好算一算吐谷浑的账,待吐蕃退兵,朕命郭礼前去讨伐吐谷浑。”
“陛下,万万不可。”张启禀道。
“这是为何?”
“吐谷浑派使者今日前来谢罪,臣还没有向陛下禀报。”
“宣。”
慕容曦皓第二次来到长安,感触颇深。长安繁华,已经达到能够想象的地步。还好当初答应公主归顺大唐,不然大唐以郭礼为将,吐谷浑还不够人家塞个牙缝。吐蕃二十万大军,数日之间全部伤亡殆尽。慕容曦皓在消灭吐蕃大军当就被慕容宜超派往长安面见皇上,慕容曦皓到长安之后找到丞相张当日就被李隆基召见。
“臣慕容曦皓觐见皇上。”
“吐谷浑出尔反尔,该当何罪?”
“皇上息怒,吐谷浑慕容宜超请求皇上恕罪,吐谷浑愿意重新归附大唐。吐谷浑于吐蕃大军归途拦截斩杀吐蕃五万众,为表诚意,吐谷浑愿意纳贡牛羊五万头。”
什么?李隆基再次吃惊。
唐朝小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