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礼想起绑架公主的两名歹徒出自漕帮,其中必有问题。听孟浩然说起道家,倒是想起一句话:死道友不死贫道。眼下还是寻找线索,实在没心思开玩笑。道友会的名单中,无疑吴令珪的问题最大。
“吴令珪。”
“御史中丞吴大人?”
“吴令珪信奉儒家,混进修道会必然有目的。”
“如果御史中丞卷入其中,牵扯到的人必然极广,这个案子很可能复杂了。”
“不如去万年县令府上看看?”郭礼想着反正也是顺路,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线索。堂堂大理寺卿竟然帮京兆府查案,传出去也是笑谈。
新的知县还没有上任。
木县丞正在府衙内处理公事,看到郭礼两人急忙迎了出来。
“两位大人前来查案?”
“柳县令经常和什么人来往?”
“柳县令信道,崇尚自然。平时交往之人尽皆淡泊名利之人。官场上倒是和一位吴大人很谈得来。”
“吴大人?是不是御史中丞吴令珪吴大人?”
“下官不知是不是御史中丞,柳县令房中还有吴大人送的折扇。”
“折扇?什么时候送的?”孟浩然插嘴问道。
“就在柳大人死前不久。”
“折扇还在?”
木县丞将郭礼两人领到柳县令书房,从墙柜里拿出一把折扇,打开折扇,上面书写着一个字“道”。忽然之间,郭礼闻到熟悉的味道。这是什么香?闻起来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得当日来到柳县令的书房,似乎也有这种淡淡的香味。
郭礼拿走折扇,京兆府中打探案情,看看元大人是否有新的发现。
元行冲正在府衙办公,笑呵呵的迎了出来。郭礼惭愧,竟让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亲自迎接。
“暮春时节,郭大人真是风雅。”待元行冲走近时时脸色大变,忽然间满脸通红。
“元大人这是怎么了?”郭礼问道。
“老夫也不清楚,忽然感觉头晕心跳胸闷。”按理来说元行冲早该致仕还乡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岁数还能兢兢业业的做事。
走近府衙,郭礼随手将扇子放到桌上,“这把折扇是柳县令遗物,给元大人带过来,或许对柳县令被杀一案有所裨益。”
元行冲拿起折扇打开正在观赏扇面上的“道”字时,忽然之间又是很不舒服。
这把扇子有古怪!
“元大人可有什么隐疾?”郭礼问道,前世有很多人对香味过敏。
“老夫昔日肺部受伤得过喘病。”
既然得过哮喘,闻到折扇上的香味有不良反应算是正常。郭礼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柳县令会不会曾经也有过哮喘?当即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元大人不愧在大理寺中担任了十年寺卿,立即明白郭礼的意思。
“邢捕头,速速前去万县县衙,调查柳县令生前是否患有哮喘之类的疾病。”
一个时辰之后,邢捕头前来汇报。
“柳县令生前的确患有喘病,有城南王郎中的诊断,还有柳县令夫人亲口证实。”
如此一来,如果吴令珪事先知道柳县令患有喘病,又送出折扇,就有了故意杀人的想法。
作案动机呢?
仅凭一把折扇就定当朝四品大员御史中丞的罪,恐怕有些勉强。
尽管所有线索都指向吴令珪,可是没有证据。唯一的证据,吴令珪可以推脱不知道柳县令有哮喘病。文人之间送一把折扇有什么稀奇古怪?
元大人听完郭礼叙述和猜测,大致已经锁定这位吴大人就是谋杀柳县令的凶手。至于证据么,元大人会心一笑露出口中稀疏不齐的牙齿。
吴令珪自诩三件事无人可及:作为读书人读万卷圣贤书,做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作为言官屡次弹劾当朝宰相。在御史台这位吴大人的名声比御史大夫裴光庭还要响亮,当年吴令珪大言不惭道:“御史就是天子门前一条狗,咬尽奸佞正乾坤。”
唐朝小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