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乐陵城虽然不是进行防御作战的最佳地点,但他总不能再继续的王后退下去了吧?再退他们就要退出横海三州了,那可就是真正的不战而逃。
损兵失地,朱执信已然成了罪人,若是在再不战而逃,即便朝廷和皇帝不治他的罪,朱执信自己怕也是没脸再活下去了。
当然,随着燕军围城,兵临乐陵城下,朱执信看着燕军的强势兵锋,一时也是陷入绝望之中,心中已然是做好了战死殉国的准备。
在朱执信看来,若能战死在战场,也不失为一种解脱。
此刻的朱执信已经是罪责深重,少不了要受责罚。此番朱执信若是不死,名声尽毁倒是其次,其后追究责任时,说不定还要牵累家人。
不过如是力战而死,情况或有不同。
非仅仅是周国朝野,现时的中原汉人,都有人死为大之念,纵然是身前有再大的罪孽,一死也足以抵消了。而他若是战死沙场,那更是为国殉死,到时候朝廷如何评价其能力且不谈,不过一个忠贞评价,想来也是不会吝啬。
而得这么一个评价,至少其妻儿家人的安危就不用太过担忧了。
如此想来,真就战死了倒是挺好。
可是接下来燕军的围城却是让他失望。
燕军虽然兵锋强横,将乐陵城给团团围困,但是却并没有进行强攻,只是每天以投石机进行远程攻击。
投石机的连番轰砸,对于乐陵城而言,自然也是破坏和伤害极大,甚至还要强过大军强攻。
不过与朱执信而言,失望却还不仅于此。
若是被投石机砸死,也算死于敌手,自然就也算殉国。不过被落石砸死和血刃敌军最后力战而亡,相比起来,前者终究是少了几分铁血激昂,而反多了几分窝囊之气。
这让朱执信就有些不甘心。
不甘心便是不愿意就死,不就死那自然也就要继续活着应对眼前的煎熬和困局。
于是朱执信便是在乐陵城内困守了下来,一连十余日,日日操磨,让朱执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苍老下去。
不过十天,但是和月前比较起来,朱执信简直就像苍老了十多岁一般。
此刻,站在城头,看着远方周军的玄龙旗帜,朱执信心中依旧有着苦楚不甘,但此刻更多的却还是激动和振奋,只觉得这十余天终于没有白熬,总算看到了一丝希望。
朱执信日夜煎熬了十余日,几乎日夜无念,吃喝也是没有问胃口,原本其实便是硬撑。
此刻看着援兵到来,他心中骤然松懈,吊着的一口气竟然就断了,前一刻还在大小,下一刻竟然白眼一翻,直直的就倒了下去。
朱执信的身边还有着包括乾宁军主将陈思华在内的十几员横海军大将,见状自然也是吃了一惊,当下一边是七手八脚的将朱执信给抬下城去,一边又是大声的招呼一关。
顿时好不混乱!
……
就在乐陵城头因为节度使朱执信的晕倒,而又陷入混乱的时候,老将田嵩所率领的左右卫精锐骑兵,已然呼啸而来。
田嵩所率领的左右卫骑兵,共计六千人,一路奔袭过来,直奔乐陵城下。
在田嵩所部的左右,远远的跟着两支燕军骑兵,自然就是之前被慕容恒所排出的去阿石台和段实力两部骑兵。
周燕两军虽然都有骑兵,但两军骑兵之间,区别其实还是很大。
燕国乃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发迹于草原。游牧民族的鲜卑骑兵,对于防护措施远远不如速度和机动性看重。燕国骑兵脱胎于鲜卑骑兵,自然也就继承了这特性。
现在的燕国,骑兵虽多,但绝大多数都是轻甲骑兵,甚至是无甲,重甲骑兵几乎没有。
当然,这原因也是复杂,源自于鲜卑骑兵的。重视速度和快速机动的作战思想还只是其一,燕国资源的短缺自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燕军而言,骑兵的战马和兵员都相对容易获得,毕竟燕国的半数人口都是游牧民,不论是养马的能力还是骑马的能力,几乎都是天生。
经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