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设计的规则并不复杂,而且最为对抗训练的第一天,五十里的行军路程,也并不比大军要多出多少。
既然是对抗,那已然是有奖有罚,才能达到激励众人的目的。
优胜者奖励酒肉,落后者负责夜间值守,这只是最基本也最直接的奖惩,而赵信所涉及的记功记惩规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赵信将记功和记惩分别划分了四等。
记功分别是甲功、乙功、丙功、丁功。而记惩则分别记为小惩、中惩、大惩、重惩,功惩各级之间,都是十次晋一级,对应的奖励或者惩罚措施,自然也都各不相同。
赵信将这一规则公布之后,便直接说了,这记功记惩的制度,不仅关系个人,也将作为集体的考核依据,而且,应用范围,也不仅仅在行军训练过程中,日后将会一直适用。
其实,现时周军的制度中,本就是有一套奖惩制度,不过,却只在作战时候适用,用来计算斩首杀敌。至于平日训练,并没有严格的计算奖惩。
这种情况下,若是有大战发生,将校士卒至少还可以此晋升。但若是长期没有战事,就不好用了。士卒和将校的提升,很多时候都只是依据上官的主观想法。一些没钱也没有关系的老军,在军营里蹉跎一生,到老却也还只是一个普通士卒,这显然很没有道理。
赵信提出的这个记功记惩的制度,便是要规范所有人上升的通道。哪怕没有战事,没有立战功的机会,但只要是真正有能力,并且愿意努力的人,总是能够有所收获。
当然,眼下赵信所为,还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一切只是开始而已。
……
赵信乃是以副职身份,执掌侍卫营,侍卫营名义上的主将,既东宫侍卫营统领,还是左司御率王平,而赵信不过是副统领。
如今,赵信身上的官位也是颇多。
赵信的本官,还在亲卫府中,乃是亲卫府校尉,正六品上的官职。此外,又加了同为正六品上的果毅都尉,以此出任侍卫营副统领,执掌侍卫营。
此外,赵信身上,还有着骁骑尉的勋官和昭武校尉的散官,等级也都是正六品上。
整个侍卫营,分为五旅二团,每个团辖两个旅,赵信自己直掌一旅。
侍卫营的规制,比亲勋翊三卫低一等,和其余东宫卫率诸军一般。
两个团的指挥也是校尉,似乎和赵信一样,只是伦品级却只有从六品下,比赵信差了许多。
两个校尉分别名叫王克松和杨怀德。
这两人的身世都不一般。
王克松乃是长兴伯王潜的独子。长兴伯祖上也是大将,跟随本朝高祖征讨天下,立下战功,故而被封为长兴伯。
只可惜,周国立国之后不久,第一代长兴伯就死了,而以后的两位长兴伯一个早死,一个平庸,至于现在的长兴伯王潜,倒是有几分才智,只可惜身体虚弱,常年缠绵病榻,也是难有作为。
长兴伯一脉,原本也算是将门,和朝中其他勋贵将门都能有些交情,但是,再深的交情,也是需要认真维系、相互付出,长兴伯一脉,自从第一代长兴伯故去以后,便是一蹶不振,数十年下来,即便当初积累了再深的关系,这都要消磨光了。
王克松作为当代长兴伯的独子,能够进入东宫卫率军中为官,已经是耗尽了长兴伯一脉最后的关系了。若是在不能够有所作为,长兴伯一脉,怕是真的就要由此彻底没落。
王克松从小便背负了这样的重任,导致了其性格也是自幼要强而孤僻,素来不为人喜。但是要说能力,王克松确实是有,而且那孤僻的性格,也保证了其背景的单纯,由此才入了东宫的眼,被调来了侍卫营中。
至于另外一人杨怀德,身份也不简单。
杨怀德乃是鹿陵侯四子,鹿陵侯是皇族,只是和今上关系稍稍有些远了。其祖上和高祖的爷爷乃是兄弟,在高祖征讨天下时,也立下了一些功劳,故而开国之后,得了一个国公的爵位。只是后来犯了过错,故而又被降为了侯爵。
鹿陵侯如今依旧算是高门,鹿陵侯本人还在宗人府中兼着官职。
经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