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天,赵信和王集一起,将东宫卫率诸军余下的几个军营也都跑了一遍。
有枢密院的明文调令和皇帝的允诺,东宫卫率诸军的主将,不管他们的内心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但明面上都是开大了大门,欢迎赵信和王集到各自的军营中来随意挑选,不仅不敢有丝毫的阻拦,更是要积极表现出配合的态度。
这是外在的有利条件,而赵信和王集自己也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所有选中的人,都是有的放矢,故而几乎是一找一个准。
如此下来,赵信和王集为侍卫营挑选军官的工作,自然也就是十分顺利了,当天下午,军官基本上就都选好了。
赵信身为赵敬之的次子,原本在东宫卫率诸军中也是名不见经传。
这也很正常。
赵信的父亲赵敬之,虽然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精明干练,甚至在皇帝心中都记过名字,但毕竟常年在外,不算京官。
京中权贵,对于赵敬之或许还能知晓认识,倒是对于赵敬之的两个儿子,了解的就不多了。
故而,原本的赵信,便是区区五百人的勋卫府,也未必都认识,就更别说总数将近万人的整个东宫卫率军了。
先前,因着在太子遇袭案中的表现和行为,赵信倒是被有心人给记住,只是紧接着因为太子遇袭所引动的风波越来越大,一时人人自省自危,也就少有闲心还能去关注别人了。
不过眼下这一回,赵信却当真算是大出了风头了。
虽然赵信正式晋升为校尉的文书还没有下来,估计是要等侍卫营正式组建的时候才会一起下发。
不过,这消息却已然散开了,并不算是秘密,东宫以外的人或许因为不够关注,还不知晓,但东宫卫率诸军的主将,却几乎是都知道了。
东宫卫率诸军,原本就这么几个军营,眼下组建侍卫营,等于是新建了一军,而且这一军还将彻底由太子掌控,这无疑表明了其地位的独特。
原本的东宫卫率诸军中,要求亲勋翊三卫的地位最高,眼下看来,却要让位给侍卫营了。
如此一个侍卫营,已然是要引人瞩目,别说东宫卫率诸军,便是朝野内外的有心人,怕是都要关注。
而赵信以校尉的副职身份,执掌侍卫营,等同于变成了侍卫营的主将,自然也就是焦点中的焦点。
赵信如今年不过二十,晋升为勋卫府校尉,这本来已经足够让人眼红了,此刻竟是还直接成了一军主将,这自然是更要让人嫉妒。
东宫卫率诸军的军官乃至主将,明面上不说,但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着想法。
这时候得知赵信还需要从零到有的将整个侍卫营给组建起来,虽然因着枢密院的指令而不敢做什么手脚,但也觉得十天的时间太紧了一些,赵信骤然起来,既没有根基也没有关系,应该很难完成这项任务,故而也就都等着看赵信的笑话。
谁知这笑话却并不是那么好看的。
两天时间内,赵信就将东宫卫率诸军给跑了个遍,而且,竟然就这么顺利得让他将侍卫营的军官给凑齐了。
虽说赵信所招揽征调的军官,大多都是众人平时有着看不上的角色,但不得不承认的事,有了这些人得存在,侍卫营的骨架自然有了,接下来,只要外填充一批精锐军卒,便能算是成军了。
虽然,实际上提供名单的是王集,或者说等同于太子,但出面邀请的都是赵信,故而让人还不清楚,这一切并非是赵信自己的功劳,于是一个个还惊奇的厉害。
眼下虽然兵卒暂时还没有凑齐,但原本看热闹的人已然是不敢小瞧了,谁知道赵信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手段?
由此开始,赵信真正算是成了一号人物了。
……
军官挑选完成,王集的任务自然也就随之结束。
只听王集对赵信说道,“赵旅帅,我所能做的也就这这来,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你自己来做安排了。我听太子说了,横海军那边情况并不太好,燕军南下的消息随时可能传来,所以真正留给你得未必能有十天,你可要好好做安排才行,太子对你信任器重,你万万不可辜负,更不可误了太子之事啊。”
经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