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张敖如此匆忙的返回赵国一来是为了防范匈奴人可能发动的进攻做准备。另外就是赵国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大王一路辛苦了。”前来迎接的赵国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贡晋见到赵王张敖满脸都是笑容。
“真的成了?”张敖急切的问。
“成了,发火率绝对在九成以。”贡晋自豪的说道。
“走,带我去看看。”赵王张敖迫不及待的说道。
赵王张敖不顾路途劳顿直接去了科学研究院的武器试验场。
“大王这是我们最新试制成功的长枪和短枪。”贡晋指着放在试验场的一排枪支说道。
“好,太好了。”张敖用手轻轻抚摸着枪身说道。
赵王张敖作为已经制造出来火药的穿越者肯定梦想拥有枪支。
枪支这东西,属于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物品。
最简单的枪支可以是一个铁管里边放火药加一个弹丸就可以了。赵王张敖记得历史书一个竹管中放火药还被称为突火枪来着。
赵王张敖在赵国稳定下来之后已经画出各种简单火枪的图纸让工匠们去试制,能够打死人的枪支在赵国早就被制造出来了。
赵王张敖并没有在军队中装备火枪,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赵王张敖认为赵国的主要敌人肯定是匈奴人,而不管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在与大队的骑兵作战时并没有优势。赵王张敖记得在大量装备后装枪的战场骑兵还有存在的空间,只是到了机关枪和各种连发枪的出现骑兵才被战场淘汰。
赵王张敖当然希望赵国能够制造出后装枪,但以现在的工艺水平,生产一两只样品还是可以的,想要大批量的生产,制造出来的零件的精度达不到要求,火药气体泄露,子弹卡壳时有发生,更为主要的做为子弹发火物质的雷汞始终无法研制成功,枪支离能够用于实战还很遥远。张敖能理解雷汞的制造需要很高的化工工业水平作基础,赵国近期还是无法达到的。
无奈之下赵王张敖只能把前装枪的终极形态作为定型产品来生产。这种前装火枪张敖是见过实物的,张敖的前世前装枪已经退出了战场,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有人拿这种枪来打猎的。
前装枪的终极形态最大的变化就是改进了发火装置,枪管后部本来用放火药引火的小孔被作成一个凸起的尖嘴,在开枪时将一个铜制的引火帽扣在面,扣动枪机一个击锤会狙击引火帽,点燃枪膛里的火药,子弹发射。
改变枪后部的装置很容易,最艰难的就是铜制引火帽中所使用的物质的制造了。赵王张敖从后世小孩玩的摔炮中受到了启发,让工匠们将硫磺硝石和玻璃碎屑等物质混合在一起,不断调整各种物质的比例,来提高发火率,如今火帽的发火率提高到了九成以,达到了赵王张敖认为的实战要求,贡晋马派人通知了赵王张敖,这也是赵王张敖敢说与匈奴一战可以保证不败的底气之一。
“大王这是我们最新制成的长枪,射程已经超过了弓弩,可以说是一件完美的武器。”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贡晋现在精神焕发,他本来觉得自己已经是制造器具的天才,到了赵国之后见识了赵王张敖的许多奇思妙想,终于承认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特别是赵王张敖设计的各种式样的枪支更让贡晋认为是神物,枪支的威力与使用者自身力量的大小无关,一个天生勇武的人也会被拿着火枪的小童打死,火枪出现后战争的形态将会完全改变。贡晋为能够制造出赵王张敖设计的枪支而自豪。
赵王张敖拿起长枪仔细的观察着,这是一支带螺旋膛线的后装枪,最早枪管内的膛线是工匠们用勾刀一点点刮出来的,后来张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膛线机,制造膛线的速度大为提高,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了。
枪支的子弹使用了米尼弹来解决火药泄露的问题,由于把枪的燧发发火装置改成了火帽发火。这支枪要比后世的米尼步枪先进的多。射程远,精度高,射速快。即便是偶然火帽不发火,扣动扳机让击锤再击发一次,或是换一个新火帽速度都是很快的。
我的岳父是刘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