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二十二岁的赵顼,一腔的热血此刻都放在了富国强兵这四个大字上!他需要赶快去崇政殿跟两府宰执们商量事情,不光是明日的殿试,还有许多新法令要研究,同样,横山河湟那边的战事,他也要过目!
崇政殿!
两府宰执官分站着两侧,参知政事王安石面无表情的位于左侧排在的第二的位置上,他看了看站在他面前独剩的一人,心中叹息,亚相陈升之又称病不朝了,只有年迈的首相曾公亮还在,怕是不日也要辞官而去,变法才刚刚开始,他却只差一步,便能够位极人臣。
但王安石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当年一位位的挚友,如今因为变法,一步步的跟他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没人理解自己,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
仁宗朝开始,每年都要给那契丹贼子送上大量的岁币,从而换取跟辽朝的称兄道弟,又要给西夏党项送去每年数十万的银绢买一个口头上的臣服,这些钱,都是民脂民膏啊!
天下一直太平,天下何时太平过了!!?
法度不变,何以强国,国家不强,大宋的臣子如何能够心安!?
只有富国强兵的信念一直支持着王安石!支持着他走下去!
就算与全天下人为敌那又何妨!就算被人骂奸人误国那又如何?后人自会有公允的评判,他王安石不求权、不求利,一心为国罢了,后人会看的明明白白!
想到这里,王安石的腰杆挺直了。
赵顼来到崇政殿,直接问道王安石,“王卿,明日的殿试,可准备妥当?”
如今中书政事堂中能说的上话的只有三位宰相执政,首相曾公亮、亚相陈升之,以及参知政事,被称作副宰相的王安石。
其中曾公亮年迈,陈升之基本无力与王安石抗衡,差不多中书权柄尽在王安石的手中!
“禀陛下,一切妥当,今科殿试只考策问不考诗赋的消息也早在前日就公布了出去。”王安石将心中所想暂时搁在一边,出班回答。
声名显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