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灵秀和徐道辅打破脑袋也想不到,朝廷之所以这么着急,全都是因为陈子云故意遗失的那封信上,标明了一个时间点上元节。
眼看着就要接近余党响应叛乱的时间,朝廷当然要急着抢先动手了。
“如何泄露之事,可容后再议。教主,目下该如何应对?”
徐道辅一时想不通朝廷为何要立即动兵,不由询问起孙灵秀的看法。
不过,他却深知,事到临头,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在朝廷大军到来之前,立即发动起义。
五斗米道已经蛰伏的太久了,而江州之乱也证明了魏国统治力度的衰弱。一些没有根基的流贼,都能随随便便攻破一座大城,逼得魏国不得不出动禁卫军才得以剿灭,那换成自家五斗米道呢?
这样想着,徐道辅的眼中,随即亮起了一种名为野心的精芒。此刻,江山仿佛就铺开在他眼前,任他去取。
徐道辅的想法,孙灵秀心知肚明,因为他也是如此。
孙灵秀很清楚,如果魏国没有注意到徐州的动静,他五斗米道大可继续蛰伏待机。然一旦朝廷将目光投向这里,那是否要立即发动起义、可谓是毫无悬念了,因为朝廷已然用实际行动帮他做出了选择。
只是,诱惑确实够大,决心同样难下,孙灵秀仍有犹豫。
在他的判断中,现在还不是最合适的起义时机。
魏国在豫州大战中,击败了鲜卑人就是最好的明证。尽管他也知道这一战魏国实际上并没有讨得便宜,但魏国强军展现出的战力却令他心有余悸。
在孙灵秀的计划中,只要北方诸国随便哪一个外敌,在正面的战事中挫败了魏国,哪怕只是小挫,引发朝政动荡,才是他五斗米道趁势而动的时候。
当然,上官显若是能早点死,诸皇子争权夺位,那自然更好。
现在动手,或许能赢得一时,但招来的却是、魏国不惜代价的围剿!
自己能否赢得未来?
孙灵秀不确定,但他隐隐的直觉,却仿似给了他一个、令他悲观的答案。
无奈,在谋划败露的那一刻,其实孙灵秀就已没有了选择。
而紧接着徐道辅的分析,更是促使他下定了立即动手的决心:
“教主,我等现在发动起义,虽然略显仓促,但仍有三大好处!”
“一者,我道坐拥天时地利人和!
三十六治道民,无不对教主崇敬之至,此为人和我教渗透琅琊、东海二城多年,可一战而下,凭此或攻或守,此谓之地利只要我等支撑数月,北方诸国甚至是番邦异族都会抓住机会出兵,届时魏国不得不分心他顾,此乃天时。
二者,魏国刚刚打完豫州大战,又经历了江州之乱,军力财政皆竭。短时间内,难以发动起新的大战。
三者,我五斗米道立即起义,可以抢占先机,打徐州官军一个措手不及,随即携一州之众与魏国相抗。”
“夫此三者,我五斗米道应当立即发动起义,请教主速决!”
徐道辅长篇大论的一番分析下来,得到了左天师卢于先、和几位祭酒的强烈共鸣,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孙灵秀。
这位五斗米道自创立以来成就最高、权势最大的领袖,默默的从仙鹤台起身,来到了摊着巨大地图的桌案之前,思索了良久。
偌大的静极殿内,一时间针落可闻,所有人都仿佛雕塑般静默于此,只有殿中天师像前的香炉之上、缓缓飘舞的缕缕香烟,才使人知道这不是一幅画像,而是一幕真实存在的景象。
“吾意已决。”
终于,孙灵秀缓缓开口,打破了殿内的安静。
一直被孙灵秀深深掩埋在内心深处的凌云之志,在这一刻骤然升起。
随着这股远大志向被唤醒,孙灵秀的心中,在这一息之间,只剩下了一句话,再无其它:
“提师百万出琅琊,欲揽天下入吾怀!”
很快,当孙灵秀作出决定后,三十六队骑兵,连夜从静极观中出发,分别奔往五斗米道在徐州各郡县的三十六治地区。
上元节的当天,魏国自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叛乱开始爆发。
塑山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