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袁显一直跟着周瑜三人,或是游历舒城周边,或是谈古论今,发表自己的观点。
渐渐的,袁显凭借着现代知识观点的新颖,让周瑜孙策对自己有了钦佩之意,这对他来说可是个好消息。
秋风萧瑟,看着眼前滚滚流逝的江水,袁显的心思也跟着涌动,人生一世不过百年,是随波逐流还是流芳千古,只在一念之间。
“文烈兄,你在看什么?”
袁显闻言回头,周瑜和孙策都站在他身后看着他。
“我在看长江水。”
“哦?长江水有什么好看的?”孙策有些好奇。
袁显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周瑜,“公瑾,咱们已经相处这么多天了,你还没说过你的志向呢?”
“瑜中人之资,恐不入公子耳。”周瑜淡笑着回答。
“公瑾过谦了,这么多天相处下来,难道我还不能初步了解你?你的未来必定不凡。”
袁显说完紧盯着周瑜,周瑜抬头与他对视,过了片刻,周瑜转过头看向无尽长江。
“瑜虽庸人,亦知忠孝仁义,也有凌云之志,平乱世,救苍生,扶大厦之将倾,挽社稷于危难。”
“难公瑾觉得何为大厦?何为社稷?”袁显盯着周瑜问道。
周瑜皱眉,抬头看向袁显,拱手道:“请袁公子赐教。”
袁显转过头望向江面,“在我看来,华夏民族就是大厦,天下百姓就是社稷。”
周瑜不语,也随着袁显的目光看向江面上,孙策瞧见两人的动作,无语道:“我说你们两装什么深沉?”
两人都没有回答孙策,而是互相对视片刻,周瑜率先收回目光,“袁公子志向宏大,你想过如何才能实现吗?”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御天下之力,定可无往而不利。”
“好一个‘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袁公子如若不嫌瑜资质愚钝,瑜愿随公子左右,进献绵薄之力。”周瑜朝袁显拜道。
听了周瑜的话,袁显心头大喜,哈哈,自己这次的目标达成了。
袁显扶住周瑜的手,笑着说道:“若得公瑾相助,我便更有信心了。”
一旁的孙策这时站了出来,撇撇嘴说道:“我说,你们是不是忘了这里还有一个人?”
袁显周瑜两人齐齐转过头看向他,孙策见状,眼神游离,他这是有些不好意思,“那什么……也算我一个!”
一阵寂静过后,袁显回过神来,“伯符你是说……”
孙策点点头,“不错,听完你们两人的话,我觉得很有意思,既然是要干大事业,怎么能少的了我呢?”
“我与公瑾、伯符相遇,看来是上天赐予的缘分,既然是要共谋大事,不如在此结义,加深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负这天赐缘分。”
“兄所言极是!”周瑜孙策对视一眼朝袁显说道。
三人吩咐随从去准备祭祀用的物品,在江边焚香作祭。
一切准备就绪,三人一字排开,跪于地,三拜毕,誓曰:
“皇天在上,今袁显、孙策、周瑜在此结为异姓兄弟,今后相互扶持,救万民于水火,扶民族于危难,不求同生,惟愿共死,若违此誓,天诛地灭,人神共戮。”
誓毕,三人起身,互通生辰,袁显是熹平二年六月出生,孙策和周瑜都是熹平四年出生,孙策略大于周瑜,因此袁显为兄,孙策次之,周瑜为弟。
三人既结为兄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出则同车,入则同榻,相互之间对未来深入交流,关系愈发亲密。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到了初平二年三月,董卓已经西退长安,孙坚率先进入洛阳。
庐江舒县,周氏府邸前,四个年轻人正在相互拜别,气氛十分融洽。
“兄长,你要去北方?”周瑜看着袁显问道。
“正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在南方长大,想去北方走走,增长一些见识。”
“如今世道混乱,匪寇横行,兄长当三思而行,君子不立于危墙,兄长何必涉险?”周瑜劝解到。
生子莫如袁文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