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渠直接从乌江岸边开挖,渠口建有水坝可以调节江水进出,防止枯水期的时候渠水回流乌江。
渠宽两丈,深一丈,两边向斜角呈倒梯形,这样的设计方便民工日后爬下去清理淤泥。
主渠之后被分成多条分渠,分渠无论宽度和深度都仅有主渠的一半,犹如蜘蛛网一般流向不同的山体,每座山体就是一处梯田所在。
每条分渠的尽头普遍位于山脚附近,并且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专门用于蓄水。
在短短几个月内,仅靠人力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也算是一项奇迹了。
在挖好了引水渠后,就轮到这项计划最大的重头戏:烧山造田。
到了这一步,这十几万流民的管辖权就开始转移到当地的官府负责。因为这些流民已经正式被划为漳州和临祈这两府的治民。
池非按照当年去广西龙胜旅游时,在龙脊山所见到的龙脊梯田的具体模样用素描的方式画了下来,并且以不同的角度画了好几副图,方便当地的官员和工匠理解他想要的梯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那些官员和工匠在亲眼目睹池非所画的素描画后,都大为惊艳。
虽然他们早就听说池非先生擅长玩工笔画,但没想到会精细到如此程度,简直堪称一绝。
因为有了池非所画的素描画,官员和工匠们对于梯田总算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池非所画的梯田跟南方的山田还是有所不同的。
南方的山田一般只是顺应地势挖出一块或多块荒地来做田,往往是东一块,西一块没什么规律可言,一切只是为了方便耕种而已。
而池非所画的梯田,则是在丘陵山坡像修台阶一样修筑条状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
每级“台阶”就是一圈田地,一层一层往延伸,直至坡顶。
这样的结构不仅有利于蓄水保土,而且看去井然有序,十分美观。
当地官员深知造田之事重关重大,不敢怠慢,立刻命令手下的人按图纸施行,组织流民进行大规模的烧山造田计划。
一时间,漳州和临祈两地经常可见靠近引水渠附近的山头浓烟四起,那正是四处烧山的结果。
而烧出来的草木灰本身就是极好的肥料和杀虫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当山火彻底熄灭后,当地官员就开始组织流民开始挖山造田。
由于这些梯田造出来后,每一户人家都有份分到田,因此所有流民都充满了干劲。
在当地官府的带领下,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造田运动中。
在离那些山头颇远的地方,建有多处崭新的村落,那正是给流民们安居的地方。
而建房子所用的木材,也正是在烧山之前所砍下来的树。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池非为什么要将流民所住的村子建在离梯田这么远的地方。
后经池非解释后才知道原因。
原来池非是担心将来会发生山泥倾泻,如果村子离得太远的话,有可能会危及到当地的村民。
凡事有利就有害,梯田虽然能够将原本没用的山坡也变成可耕种的田地物尽其用,但实际这种造田方式对于丘陵地带的植被破坏是很严重的。
由于山缺少可以固土的树木,如果连续好几天下暴雨的话,就有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山泥倾泻,这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事。
再加梯田的种植对于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产量又没有任何优势,因此这一耕作方式在现代社会早就被逐渐淘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旅游景点。
虽然漳州和临祈这两地跟其他东北府城一样干旱少雨,但难保以后不会遇到连降大雨的突发天气,因此还是把村子安在离梯田远一点的地方比较好。
作为决策者,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池非身为这个计划的总负责人,更需要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提前做好准备。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