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何必!”连忙挥退了手下,上前一步手忙脚乱的搀扶起来深躬到地的老道士。“一局棋而已,何至于此。”
张正随老道士一脸落寞,声音都仿佛苍老了许多:“当年我自诩聪明过人,这些年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这一局棋困在山上五十六载,”又是一声长叹,这次索性连“贫道”的自称都没了。“可真是小瞧了天下英雄啊!你们杨家,真是出了个好儿子!”
闻听此言,杨谅心下一惊疑窦丛生。什么叫“你们杨家”?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和大隋杨家有旧,但如果是旧交情,恐怕这张老道士在山上也不会过得这么清贫。再想想之前提到的杨林,杨谅心中暗暗有了计较。
“莫非.....你在山上这一甲子不得下山,是因为靠山王杨林?”杨谅猜测着试探着问道,毕竟若真是如此,自己还是多少沾点理亏的。
杨谅自己从前没有意识到自己和靠山王杨林关系的问题,那是因为并不清楚老道士张正随和靠山王杨林的关系。靠山王杨林那是隋唐英雄传里相当有悲情色彩的一员老将。他与隋文帝杨坚,也就是当朝大隋皇帝乃是亲兄弟,为人正直而又忠心耿耿。杨林字虎臣,是名副其实的一员虎将,他身为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大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手中一对水火虬龙棒少有敌手,乃是隋唐第八条好汉,在历史上是最后被第七条好汉罗成一记回马枪刺死。算起来,这杨林是自己父亲的亲兄弟,那可就是自己的亲叔父啊!从前的杨谅没有这个概念,自己现在可是知道,这是多么壮大的一条大腿!
张正随似乎看出了杨谅心中所想,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你那叔父杨林设下这珍珑棋局困我,又激得我在这悬翁山一甲子不得下山。”
杨谅心下更是一惊,当下便有点后悔不该让亲兵甲士那么早就退出去。不过再一想,这老道士平素对自己也是不薄,若真因为自己是杨林的侄子就对自己下手,也用不上等到今天。脸色也就平静了下来等待张正随接下来要说的话。
张正随赞许的看了杨谅一眼,这大隋五皇子知道自己和杨林有这么大的仇怨,却也只是脸上变颜变色一瞬间就恢复如初,心性之坚韧缜密可见一斑。不过就这一瞬间自己也可以看出来,这杨谅绝非从杨林那里得到的破解之法来嘲弄自己。若是如此,这杨谅前途当真是不可限量啊。
张正随唤了一声玄成茂公,示意二人和自己两人又回到了后殿。魏徴依旧是沏了一壶茶,这次却没有什么花哨的技巧,想来也是知道大师兄要解开那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当年贫道年轻气盛少年得志,乃是昔日齐国并州太原府的守将。那时还没有大隋王朝,你爹杨坚也只不过是周国的隋国公。而那杨林也只是杨坚手下副将罢了。”
“只是那时我年少轻狂,只当自己文武双全,这世上无人配被我正眼看上一眼。却不知正是这年少轻狂才让人钻了空子。”
“适时周国大举进犯我大齐,周国兵马强盛,我大齐国全无招架之力,举国各州府郡县节节败退,唯有我太原城五万精锐将士死守不退半步,隋国公杨坚时任兵马大元帅率领二十万大军来犯,我太原府倾全城之力,倚靠地利外加阵法之利,这才勉强将二十万大军耗在城外一月有余,无一兵一卒能进城半步。你爹杨坚亲自率兵上阵,也被贫道一锤砸的吐血而归。”说到此处,张老道士眼神熠熠,仿佛这一刻自己真个回到了战场上自己风华正茂的时光。
“本来贫道以为只需坚持个十天半月,后方便可发兵前来支援,援兵一至,里应外合之下,何愁不退去这二十万周兵?届时我等乘胜追击,大周精兵皆在我太原被牵制,我这只要解了围分兵驰援周边州府,甚至一鼓作气可以反守为攻也未可知。只可惜,贫道当初连发一十八条加急军报回京,也未得一兵一将甚至一颗粮草的回音。”
重生之隋朝藩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