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子放心,明天一早我便送到唐府。柱子!虎子!快些过来,干活了!”
闲谈中唐月轻得知,老木匠姓郑,有两个儿子,一个郑柱子,一个郑虎子,老伴去的早,因为家里穷,两个儿子二十好几了,还没结婚。如今这贵公子出手如此阔气,岂能不赶快挣些钱?
第二天,唐月轻还没起来,就被小香喊醒,揉着惺忪的眼睛来到正堂,屋外郑木匠带着两个儿子站着,台阶下放着蜂箱。
“郑老丈来了?来来来,屋里坐呀,站这里干嘛?”
郑木匠拘束的搓搓手,望着古朴典雅的正堂说道:“唐公子折煞老朽了,老朽和儿子都粗笨,就不进去了,这是连夜赶出的成品,您看看。”
唐月轻见状,也不勉强,仔细抽了抽蜂箱里的侧屉,又看了看小笼子,这郑木匠是个厚道人,用料和做工都是上乘,确实不错,很符合他的心意。
“老杜,给郑老丈支五贯钱。”
老杜顶着包成粽子的头,拿了钱给郑老丈,唐月轻拱手说道:“老丈,等我用用试试看,若是可行,我再派人来定。”
郑木匠拿了钱,道了谢,欢天喜地的回去了,唐月轻找来斗篷,用纱巾裹住,又去了蓑衣,浑身上下包过的严严实实,抹了蒜末,便来到脚楼下。
昨天在远处没看清,如今凑近了才发现,这蜂窝是真的大!足足有唐月轻洗脸的铜盆那么大,蜜蜂们见到有个庞然大物上前,都纷纷围了过来,但是又被蒜味熏开,唐月轻提着竹梯子,爬到屋檐下,摸索了半天,慢慢刨开围裹的蜜蜂,将蜂王抓住,放进小笼子里,关严实了,缓缓下了梯子,将小笼子放到蜂箱里,合上机关。
李涟,歌笑,小香和老杜都远远的看着,李涟疑惑的问道:“他在做什么?”
小香和老杜都摇摇头,歌笑说道:“我哥可能想养蜂。”
“什么?”李涟听了大惊,说道:“那可不行,昨天那一只都让我浑身鸡皮疙瘩,他闲着没事还要养?!”
歌笑拉着李涟的胳膊说道:“涟儿姐,你没吃过蜂蜜么?”
“吃是吃过,可从未养过……”李涟脸一红。
歌笑看着远处的唐月轻说道:“我哥估计是想那蜜蜂赚钱喽。”
其实,中国养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只是在这漫长的数千年里,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对蜜蜂生活习性的认识、养蜂技术和养蜂工具诸方面都不断地有进步,但基本上还是处于非常落后的原始养蜂阶段,每年只能取一次蜜,取蜜只能采用“杀鸡取蛋”的落后方式,生产效率低,蜂蜜的品质量差。
而唐月轻的这种箱子,就是“活框蜂箱”。用的是人工制造的木箱,箱盖可以随时打开,箱内摆放一定数量的木框子,限制蜜蜂在木框范围内修造巢脾。这种活框蜂箱有诸多优越性:如果要检查和处理蜂群可以连脾带框子一起取出来;采蜜时可以将贮满蜂蜜的巢脾取出来,用刀把蜜分离出来,然后再把取完蜜的脾子返回蜂群,这样取蜜不致于诛杀蜜蜂,也不会破坏蜂巢;还有一个特别好处是便于搬动。如今大宋虽然也有很多农户养蜂,但是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活框新法养蜂,养蜂者可将蜜蜂连同蜂箱一同装在马车上,随心所欲地搬往蜜源丰富的地方放养,这种流动式的放养蜜蜂,能够提高蜂蜜的收获量。
这就是唐月轻的大计划,做出优质而且量产的蜂蜜来。给登临意再添一笔进项。果然,寻不到蜂王的蜜蜂们开始到处乱飞,整个唐府的天空中都是蜜蜂,李涟吓的拉着歌笑小香跑到唐府外面去了,街道上的人看着唐府高墙内的空中无数蜜蜂“嗡嗡嗡”的四处飞舞,都惊讶不已。
过了许久,蜜蜂们似乎问道了蜂王的味道,第一只蜜蜂从小孔钻进蜂箱,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无数蜜蜂开始井然有序的钻进了蜂箱,唐月轻喊道:“老杜!老杜!”
老杜极不情愿的应道:“公子……”
唐月轻鄙视的说道:“过来,把这箱子装到马车上,运到城外的庄子上去,派人保护好。”
老杜苦着脸穿戴好唐月轻之前准备的防护服,小心翼翼的从唐月轻手里接过箱子,搬到外面去了。
酒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