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是科技发达的后世,百姓只能豁出命去争抢那有限的资源,比如为了在大旱的时候争夺水源,械斗之类的破事儿也就层出不穷,所以才有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说法。
就像是白莲教一样,为什么白莲教能在山东盛行起来?
除了唐赛儿会一些所谓的法术能够糊弄人心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百姓太穷,再加上官府的不作为,百姓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佛身上。
归根结底,还是穷字给闹的。
过了半晌之后,朱瞻基忽然开口道:“其实,我感觉也没多难?
你看啊,即墨并不算大,你在杨家庄子的那一套照搬过来,差不多也就是几年的时间?”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瞧着朱瞻基,眼神就像是在看二傻子一般:“杨家庄子才多少人?即墨的人有多少?因地制宜这个词你不懂?
生搬硬套的后果就是让百姓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到时候人人都是白莲教徒,你就等着被皇爷爷挂城门楼子上风干吧!”
“是挂你,不是挂我,”朱瞻基认真的反驳道:“再说了,我的意思是照搬杨家庄子的模式,又不是完全照搬过来。
比如这路,你是不是得修?比如这河渠,你是不是也得修?田里养鱼的法子能在杨家庄子用,怎么就不能在即墨用?”
“杨家庄子没干旱!”杨少峰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即墨可不像顺天府这几年一样风调雨顺,反而不是旱就是涝,你在田里养鱼,要么等着收鱼干,要么等着庄稼都被淹死吧!”
心里越想越烦,杨少峰干脆扔下了手里的卷宗:“先修路!别管啥时候,修路总是没错的,先修三条路,一条通往鼇山卫的,一条通往益都再到顺天府的,一条通往济南府的。
等路修好了之后,先从鼇山卫那边试着晒海盐,可行的话就往整个即墨都推行开,然后就是海里的鱼,组织渔民出海打鱼。”
不怀好意的瞧了朱瞻基一眼,杨少峰忍不住嘿嘿笑道:“你这个皇太孙殿下带个头,专挑海里的好东西吃,等你滚蛋回顺天府了,我就组织人手用冰块往顺天府给你送海鲜。”
“要钱不?”朱瞻基第一反应就是杨少峰又打算坑自己了:“要钱的话,那我就不能吃海鲜,吃了难受,用你的说法就是海鲜过敏。”
杨少峰摇头道:“咱们可是兄弟,我怎么可能跟你要钱?
不过,这海鲜得打上太孙府特供的名头,回头你再去替我跑跑门路,什么太子府特供啊,宫中贡品啊,皇爷爷再把这玩意赏赐一些给朝中的大佬们,这海鲜的身价就起来了。
等到海鲜的身价一起来,咱们兄弟就能坐在家里分钱了,岂不美哉?”
朱瞻基摸着下巴道:“那咱们五五开,我要一半!”
“你心咋那么黑呢?”
杨少峰顿时就不乐意了:“你,我,徐景昌,薛斌,吴英,吴克勤和吴克忠兄弟,秦子宁,还有咱们二叔和三叔,尤其是咱们皇爷爷和户部的夏老抠,这些都得分一分,咱们两个五五开,他们能乐意?
这么着,这次的生意,皇爷爷的内帑分两成,夏老抠的国库再分两成,你我和二叔三叔各半成,剩下四成就分出去,咱们吃肉,也得让老徐老薛他们跟着喝汤才行。”
朱瞻基点了点头,忽然又想起来另外一个问题:“那盐呢?”
杨少峰道:“盐的事儿得另算。
盐这个玩意儿吧,它跟别的东西就不一样。
你像这海鲜,咱们可以说它能滋阴补肾,有钱的就多买点儿,没钱的不吃也行。
可是这盐不成,这玩意是人就得吃,没了盐,这人就会生毛病。
如果咱们这儿真能晒出海盐来,回来就往不产盐的地方运,让夏老抠的国库补贴点儿,把盐的价格打下来,争取让百姓们都能吃得起。
当然,我估摸着等全大明的路都修好了,这运输的成本肯定也就降下来了,就算夏老抠不给咱们补贴,应该也没多大的问题。”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说来说去,所有的问题就又都回到了路的问题上面。”
大明优秀青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