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有些舍不得吃这个腌得流油的鸭蛋黄,小心翼翼的吸了几口油之后,陈二最终还是没舍得把这鸭蛋黄塞进自己的嘴里,而是小心翼翼的将之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陈王氏,另一半放在了儿子的碗里。
陈王氏笑着将鸭蛋黄夹回给了陈二,笑道:“咱家现在又不缺这个,你喜欢吃就吃,不行明天我再多煮两个。”
陈二嘴硬道:“中午我在工地上吃,晚上工地上还管一顿饭,两顿都能吃得上肉,谁还稀罕这个?”
陈二的儿子瞧了瞧陈二,又瞧了瞧陈王氏,便将自己碗里的鸭蛋黄也夹回到了陈二的碗里,说道:“爹爹吃吧,我的让给娘吃。”
陈王氏抿着嘴笑了笑,说道:“各吃各的,都别再来回让啦。”
等孩子吃完饭跑出去玩了,陈王氏这才对陈二道:“当家的,咱家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要是五叔公他们谁再来找你说这个那个的,你可不许应下。”
陈二哑然失笑道:“就你聪明?当我是傻的不成?五叔公那个人坏到头顶流脓脚底生疮,他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还有,刚才跟在小乙哥一起来的,除了那个秀才之外不是还有两个差役么?那两个一个是真正的官差,另一个却像是军中的,估计不是锦衣卫就是金吾卫。
现在这些人一起出动来大造黄册,估计皇爷是要彻底清查这天下的丁口,以后也难免会有像五叔公那样儿的想要生些事端。你当我是个傻子,会跟他们搅和到一起?”
……
自打永乐十三年会试,杨少峰把锅盖给揭了之后,朱老四就再也不相信所谓的黄册数据了,干脆决定每三年重造一次黄册,每十年重造一次鱼鳞册。
没办法,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大明丁口是六千五百万,到了永乐十三年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五千二百万?
这很不正常,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只有三种可能。
一是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二是瘟疫或其他灾害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问题是,朱老四登基之后的十几年里,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大规模的站争,也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厉害的瘟疫,人口为什么会减少?
除非是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大量的丁口被人为的减少了——人还在,但是不会出现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之中,所以才会出现丁口比洪武年间少了那么多,而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也没增加的情况。
尤其是杨少峰在会试时揭了盖子之后的那一次由锦衣卫牵头组织的重造黄册,朱老四才意外的发现,大概的百姓根本不是五千多万,而是接近六千万。
几百万人的赋税啊,哪儿去了?反正朱老四没看见这些人的赋税。
朱老四觉得这样儿不对。
皇帝向百姓收取赋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收是皇帝的恩情,收是皇帝的权利,哪怕是以后都彻底废除了民赋民税,也不能让别人从中占了便宜,自己更不能吃这么个哑巴亏。
杨癫疯那个混子说的对,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拉着别人一起不开心,自己的不开心就只剩下了一半,心里就会舒坦许多。
所以朱老四前脚派人诏告天下说彻底废除了民赋民税,后脚就把锦衣卫连同杨家庄子学堂、国子监的生员一起给派了出去。
按照朱老四的想法,每三人一组,一个文人负责记录,一个衙门负责带路,一个锦衣卫负责监督,当地的里正再负责领着这个组合去走家串户,这就应该没人再瞒报户口了吧?
夏原吉对此表示支持,甚至觉得早就应该这么办了——早这么干,国库还至于空得能跑老鼠?
无视了夏原吉左一句陛下英明右一句陛下圣明的拍马屁行为,朱老四说道:“等李祹这边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就把匠籍并入到民籍,废除乐户、堕民、伴当、疍户、棚户等贱籍。
凡因靖难而发配教坊司和编入乐户的,一概赦免为良民,编入民籍之中,那些贪腐之辈的亲眷,不在此列。回头朕会颁发诏书,户部也要做好准备。”
夏原吉一脸懵逼的瞧着朱老四,迟疑道:“堕民、疍户之流倒也罢了,乐户……”
大明优秀青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