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特征若断还连,如斜反正,灵动变化。集字而成的圣教序,其章法布势已作了很大的调节,但终因不是一气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
“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临习此帖,先应反复读帖。细读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王字法帖,从中感悟、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窥得王字的真谛。落笔之际,则应在骨力上体味其“峻骨”、“峻整”的韵致,一下笔即要有筋、骨、血、脉、肉,其点画出入之迹要合乎笔势,由用笔而生字形。从用笔的意态取势,着眼于点画、以及结构占领的空间位置,逐个将字临像、临熟,方能写出王字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来。
王羲之书法之所以出神入化,一方面是他对书法技法的把握、运用已精熟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寄情山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或者说在追求书法天趣的过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既表现以老庄哲学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中庸之道的冲和。”
徐太傅见白复在此碑前驻足良久,若有所思,又接着补充道:
“王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后渡江北游名山,先后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等书迹,遂改本师,草书师张芝,真书法钟繇,得个中奥妙,然后增损古法,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造出妍美流便的今体,于真、行、草三体有极高的成就。
先有梁武帝评其书云:“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再有本朝太宗皇帝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霞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王羲之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遒媚劲丽的书风,为后世所钦仰,数百年来被尊为书圣,奉为圭臬。”
蜀山悬剑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