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雷深吸一口气,将内息强压下去,笔法顿变,不再如适才那么锋芒毕露、剑拔弩张。其点画俯仰温润,钩挑都不露锋。用笔尤为圆劲,提按顿挫起伏平和,圆笔藏锋,起笔收笔匀整安稳,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提按得当,从容不迫,骨力中藏。圆浑研媚,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式不隽永秀美。这正是易方雷的压箱武功——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这四个字亦行亦草,或断或连,笔意贯通。“快雪时晴,佳”,笔圆墨润,活而不滞,力透纸背。“想安善”,过渡缓慢,下笔恣意肆意。其中“善”字,收笔处刚好,就像倒了满满一杯水,却不会轻易溢出来的感觉。
易方雷这套武功展开,围观之众人顿时有大雪初晴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之感。
易方雷本想将这套武功留到对付秦永杰时才用,恐被他提前知晓,难报五年前之仇。奈何亦蝉灵素剑法神妙无比,不使出看家本领,这场比赛未知鹿死谁手。
白复见之,思如泉涌。心道,难怪易方雷这套武功称雄巴蜀,书法是另一种功夫。这些名帖之所以被认为是这些书法大家的巅峰之作,皆因这些大师在挥毫泼墨创作时,达到了“无我”状态。此时,心神与天地交感,感受日月星辰盈昃、体悟春夏秋冬更迭,吸收宇宙洪荒之力。
书法大家进入“无我”之境时,起承转折的每一笔都是内息的流动。多一分则力竭,少一分则力弱。一笔一呼吸,一花一世界。行云流水,畅游天际。
将书法融入武学,有两大创造:
其一,将运笔的呼吸吐纳融入武功。学武之人,最重呼吸。无论进攻还是防守,身形展开,一定要让呼吸和发力达到某种平衡,否则,内息一旦紊乱,丹田气血冲击心脑,轻则昏厥,重则死亡。
从书法名帖中,可窥见书法大家“无我”状态时,内息的流转起伏,这是气和力的完美平衡。纵然此时笔走龙蛇,发力如暴风骤雨,整个丹田却宛如宇宙,内息如日月星辰,稳定运行,运力如大江大河,川流不息。
其二,字是死的,写字的人是活的,绝世书法都是书法大家依当时的情绪自由创造。
笔意即为剑意,如同剑法,剑招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应根据对战时的环境、对手的武技灵活变化,灵活变换剑招,有招变无招,无招胜有招。这正是师父以前谈到的“心中无剑”的境界。出剑前,心中不预设剑招套路,而要根据对方身形变化,决定出剑的速度、角度和力度。对方无法揣测你下一步的剑招,就无法准确防守或进攻。
出剑速度和进攻速度并不是唯一的关键。重要的是时机和方式。故,剑术在集大成时,更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地形、风雨雷电等自然气候决定进攻的‘形’,利用战场杀伐环境、敌人多寡等因素形成压迫对手心理的势。对方心中一乱,破绽即现。
白复观下大悟,此刻方才领会当年师父以茶驭剑所阐述的剑理。
易方雷能从书法中演变出笔法,自己也能从书法中演变出剑法。岂不是可以自创武功?想到这里,白复抓耳挠腮,兴奋异常。恨不得马上回院,找出这些名家大师的字帖,认真读贴,体悟书法大家进入“无我”之境的状态。
而在此时,亦蝉却险象环生。亦蝉自然不知他这路笔法是取意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但也看出与先前大不相同,更加难以招架。
“未果为结,力不次”,这几招易方雷使得行云流水,“为”字,宛若盘龙,蓄力在内。“力”字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棱角分明,有巍巍山岳之势,压的亦蝉无法反击,更无处闪躲。要不是亦蝉气韵悠长,早就内息走岔,心血逆行,功力崩溃。这还得多亏幽冥谷的“参桃”,让亦蝉丹田异于常人,鼎炉坚固无比。
易方雷凌厉一勾,判官笔擦着亦蝉鬓角而过,将亦蝉发簪挑落。江荷荷吓得尖叫一声,白复这才缓过神来。连忙凝神聚气,将真气凝成一线,施展传音入密的功夫,指点亦蝉。
蜀山悬剑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