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舜江便改成了曹娥江,这边是曹娥江的由来,而这里也被称为了曹娥江渡口。
四九见梁山伯驻足此地不走便催到“少爷,咱们该走了。”
“嗯,走吧,下次要想再来,恐怕就得三年后了。”梁山伯环顾了下四周,除了山阴县,上虞是梁山伯来的最多的个地方了,想到以后恐怕要很久才能再来,便想好好看看。
而后三人便寻了艘大船走上前去,还是大船舒服些,小船虽然自由,但风浪一起,便摇摆不定,自己最近有些劳累,坐大船正好可以路上歇歇。
三人走进船舱后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此时船内早已有十几人,看衣着大多都是士族,环顾四周看去,只见有一蓝袍青年手中虽握着纸扇,一副读书人打扮,但脸上确布满了倨傲之色,宛如众人欠钱与他一样。
这人不好相与,不做停留,梁山伯便不在打探四周。
忽闻船外有人高呼,似伴有离别的哭泣声,而后便见船开始动了起来。
趁着这会儿刚开船,梁山伯便走到船头甲板上先透透气,刚走出便见一主一仆屹立在船头上,只见一人脸上似带有哭容。
这便是方才离别高呼的人么,点头示意了一下便要走到一旁。
“是你?”梁山伯忽见其中一位少年有些惊讶的看向了自己。
???梁山伯一愣有些反应不过来,自己有认识此人吗,为何毫无印象,难不成是四年前的前身认识的?
“这位兄台认识在下?”
只见对面少年身着黑白相间的丝绸衣,应该是士族子弟,只是眼睛有些微红,听得梁山伯的提问忽又有些慌乱闪过。
“是我认错了”
咦,第一句的声音此时回想起来确实是有些耳熟,待方才这句时便又不曾听闻了,奇怪
梁山伯便说道“兄台的声音确实是有些耳熟,或可真的认识,只是在下确无印象。”
“你也是认错了”
梁山伯便不再多想,这次来到上虞真是怪哉,可能是想多了吧。
看着这人眼泪似有在眼角转悠,梁山伯想到了自己前世第一次出远门的情景,举目四望孤苦无依,内心彷徨无助。
便面带含蓄的微笑说道“兄台可是第一次出远门?”
少年道“兄台又是如何知晓?”
梁山伯坦然一笑到“看兄台的眼睛就知道了”
“我!我只是被风沙迷住了眼睛,”少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用手将擦了擦眼角。
看得梁山伯内心一笑,古代交通不便,料想应该是没出过什么远门,人生第一次外出,难免有些伤离别。便对那少年说道“兄台勿怪,在下并非嘲笑,第一次出远门,伤离别而已,人之常情。”
刚一说完便便见方才的蓝袍青年走了过来讥笑的“离家就哭,像个姑娘似的,真是给男儿丢脸。”
我这正安慰人家呢,你又是哪儿冒出来添乱的,便回怼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与亲人离别何曾就是丢脸了?”
便见蓝袍青年被怼得哑口无言“哼!”的一声回到了船舱内。
而后便想转移下这少年的注意力
“兄台可是要前往哪里?”
少年回道“我此次是前往吴兴郡的万松书院求学。”
咦,这么巧的么,便惊笑一声说道“兄台竟是前往万松书院求学,未曾想你我竟是同学啊。”
继而又说道“我此番也是要前往万松书院,兄台或可与我同行。”
梁山伯之所以邀请此人与自己同行,一是看着少年想起来了以前的自己,便想顺手帮一把,二是看刚才的情景,能离别而落泪的人想必是良善之家,或可结交一二。
而后便报出身份“在下山阴梁山伯,还未请教兄台姓名。”
刚报出身份后便见四周有人议论纷纷,原来是那位寒门登高与千字文的著者啊,果然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听闻那宣纸也是此人所作,不知道真假。
原来他叫梁山伯啊,少年便拱手拜道“在下上虞玉水祝英台。”
从梁祝开始的东晋生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