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荀彧等人受刘范的影响,对这个时代的认知已经大大超前,然还是不能跳出这个时代。
“主公以为不是”
看着刘范没有多,荀彧拜道。
“没有,文若所言级善,确实如此,然我有几点看法,还请文若指正”
刘范完,顿了顿。
“实际上,我以为羌人之所以反复叛乱,究其原因,并不是什么不习王化所致,想那乌桓,匈奴,山越等也算久沐汉风,然还是不时叛乱,文若想过个中原因吗”
刘范完,荀彧想了想,大惊失色。
“主公之意是”
荀彧完,刘范点零头。
“匈奴,乌桓,包括漠南鲜卑先前也算我大汉北方劲敌,虽早已依附我汉庭,然不时叛乱,劫掠边塞,使我汉庭不厌其烦,然自我统领幽州以来,收乌桓,鲜卑,匈奴之民,改游牧为农牧,改散养为圈养,分而治之,收其部族长而养之,再行教化,制定律法,以善待其民,数年间,三族数百万众可有反叛者乎”
刘范完,荀彧点零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刘范看了看荀彧,笑了笑。
古人其实并不笨,相反如荀彧这类青史留名者皆是极为聪慧之人。
只是受历史的局限,很多时候看不清历史的本质也。
“其实我觉得,下皆有向善之心,特别如匈奴,乌桓,西羌等久沐汉风者,更容易融入大汉,然之所以反复叛乱,白了,和压迫有关,先汉之时,西羌内迁,然羌人与汉人之间矛盾日盛,加上地方官吏残酷苛暴,不恤羌民,故而先汉羌人时有叛乱,两方征战不休,后光武定都洛阳,对关中及凉州一地重视程度下降,使得与西羌战守之间一直摇摆不定,未有定论,安帝之后,便时有弃保之争,由此可见,加上凉州刺史,太守,令长等多关东士人,而非凉州本地,与凉州也没用切身利益,其中大多数人并无守战意,畏恶军事,皆不肯专心坚守,故而使得本来武器简陋,混乱不一的羌乱愈演愈烈,最终成就了长达百年的羌乱”
刘范完,荀彧点零头。
“主公旷古烁今,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切中要害,果是如此也,羌民若是生活安顺,又如何能乱,如漠南等地,就算有有心人作乱,其民也多有不从,为何,耐因主公给异民以生计,使其融入大汉之中,生活安稳,又如何能乱”
荀彧完,一边的荀攸也不甘寂寞的拜道。
“如果我等仿效漠南以治理西羌,定能根治羌乱”
荀攸完,刘范点零头。
“此是自然,然凉州不比漠南,乌桓,鲜卑等虽然偶有叛乱,然其心向大汉,只需稍加引导,加上苜蓿草之利,必能成功,然西羌叛乱已久,其民早已对我汉庭失去信心,如以漠南之法,阻力定然不,为今之计,还需正面破敌,平定马韩之乱,在选一凉州之人管理西羌诸部事物,辅以大兵,方为上策”
刘范完,众人想了想。
“只是不知前方战事如何,张将军也久未来信告知,马韩势大,虽张将军智勇,第一军精锐,一时也没能得胜也,我等还需派人探访一二,以求增援”
沮授也拜道,然刘范确挥了挥手。
“不必了,隽乂之才,第一军之利,足够了,马韩二贼绝非隽乂对手,加上元常在长安,增援大可不必,由他们去吧”
刘范完,沮授再拜。
“如此,臣到有一建议,主公何不效法东洋,将羌民组成协从军,各设旗主以治之,再设总督管之,分其青壮,控其老弱,使其为我爪牙,如何”
沮授完,刘范点零头。
自从东洋组建协从军后,东洋土着便各被整编,青壮进入军中统一管理,提拔恭顺之人管之,再加上杨奉,李乐,周仓等人,东洋土着问题也因疵到了彻底解决。
有了协从军,傅燮等人也更好的收编了那些叛乱为祸的土着,编入军中,将青壮和老弱分离,青壮负责修路,筑城,挖矿等劳力,老弱负责种田,开荒,修渠等,不仅加快了东洋的建设,还使得东洋等地更加稳定。
刘范兴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