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范兴汉
超小超大

第二百八十五章 初平三年 (2-1)

现在的大学堂,已经成为了刘范治下的最高学府。

众多学子通过学社进入学堂,后经蔡邕,郑玄,司马徽等人推荐,进入刘范麾下效力。

大学堂现在,已是刘范麾下的人才宝库了。

而且现在的大学堂不仅供幽州一地,并州,青州等地的优秀学子也会进入幽州大学堂学习,甚至其他各州学子也有慕名前来学习的学子。

加上蔡邕等大贤坐镇,大学堂现在已成为了不亚于太学的大汉最知名学府。

更何况太学已被董卓控制,众多学子又不愿与董卓为伍,在现在大汉年轻学子心中,刘范的大学堂已经是心中唯一的选择,众学子皆以入读大学堂为荣。

在大学堂旁边便是阅文馆,阅文馆再向前便是新建的蓟县地标,巨型摆钟和水运仪象台。

来蓟县的学子,来到灅水桥边后,首先看到的便是水运仪象台和巨型摆钟,之后便是阅文馆和大学堂了。

巨型摆钟自建成以后,便成为了蓟县的地标性建筑,每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前来聆听摆钟报时的声音。

通过调节,摆钟每个时辰便会报时一次,非常准时,而且因设计的时候将报时声音弄得低沉浑厚,所以方圆十多里都可以听到摆钟的报时声。

基本可以涵盖整个蓟县地区,而摆钟的报时,现在也成为了蓟县百姓生活的唯一计时方式了。

连更卒也因此而失去了作用。

阅文馆在大学堂旁边,大学堂的学子凭借大学堂开具的出入通行证,一块和身份木牌一样的身份标示,便可自由出入阅文馆。

因为阅文馆中收藏的都是汉宫中的珍本读物,加上蔡邕,司马徽,郑玄等饶藏书也收藏在了阅文馆中,还有数年来,刘范命人重金在大汉各地收集珍本读物,包括先秦经史子集等,尽皆收藏在了阅文馆郑

阅文馆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汉收藏最全的图书馆。

每日在阅文馆中借阅读书的士子,学子,百姓众多,为此阮瑀还专门再辟一地,扩建了阅文馆的读书区。

阅文馆和大学堂,现在已经成为了刘范吸引下学子的法宝,也为刘范麾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加上三级学社的建立,注音汉字和简体字的推广,幽州现在已成为了大汉学风最胜的地区。

起注音汉字和简体字,自从推广来后便风靡整个大汉。

原先学习学问除去受制于纸张和印刷术外,汉字繁琐,读音难标,各地口音,方言众多皆是限制了学问学习的枷锁和瓶颈。

但自从注音汉字推广,刘范便以大汉官话的发音统一对汉字注音,又将繁复的汉字简体化,如此使得汉语教学再不困难,也不再被士族垄断。

可以注音汉字和简体字的出现,其意义不亚于刘范发明纸张和印刷术。

现在刘范麾下的蒙学,学子便会重点学习注音汉字和简体字,进入初学和高学阶段再学习繁体字,如此循序渐进,使得学子学习能够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刘范麾下百姓的识字率。

据阮瑀统计,初平二年幽州一地蒙学招生八万五千人,占了整个幽州同龄孩童的五分之一,到初平三年,阮瑀打算将此提高到四分之一,四五年后,阮瑀计划将入学人数提高到一半,之后会逐年提高,预计十年后,蒙学入学率就会占到幽州适龄孩童的九成以上,而且随着刘范未来向下推进,蒙学的建立也会推向其他各州。

如此大汉之内全民学习的风气和全民扫盲,将不再是梦想。

除去阅文馆和大学堂,道路对面的科学院也是刘范未来建设的重点。

因科学院教授的是物理,化学和新算学知识,这些知识暂时不被大汉内部的士人接受,加上刚起步,所以科学院还不比大学堂和阅文馆知名。

但是不能科学院现在就一无是处。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科学院最初的二百名学子已经通过了考核,全部结业,刘范又命张默,沈崇二人从各地在募集两千学子,按一人带十饶方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而这些人便是刘范未来科学和科技进步的最大保障。

刘范兴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大明之少年帝王 连载中
大明之少年帝王
黄桃布丁
[[【A级签约作品:大明之少年帝王】明朝末年,皇太极对大明虎视眈眈。百孔千疮的大明即将变成满清天下!危急关头。我,十七岁帝王,朱由检!带着现代知识和系统觉醒!从此,历史将由我来书写,大明将会立于世界之巅!什么阉党、东林党、建州女真、德川幕府、葡萄牙...,统统都是战五渣!(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11.1万字5个月前
开局濒死 连载中
开局濒死
最后一名.CS
赵旭是一位殉职的刑警,醒来才发现穿越到了一个濒死的九皇子身上,正在经历一场宫中阴谋…… 本书为架空历史小说,主打古代刑侦、权谋和战争,对应历史——宋! 欢迎大家阅读!
26.6万字4个月前
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连载中
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始皇的海角
“快,来不及了……选吧!” 冥冥中的声音这样催促道。 “皇帝你还有最后一分钟时间就要死了。” ……………… 陈翟看着聚集在眼前的子子孙孙沉默不语,这次不知道会抽中谁……
9.9万字4个月前
唐藩 连载中
唐藩
小行天
特种兵李安之在一次营救任务中与搭档一起被对方的迫击炮击中,醒来后穿越到了唐朝元和宪宗时期并被昌黎先生救起。适应过来的李安之决定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中唐时期,尽自己的努力,恢复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的时代,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光王,也就是后来的唐宣宗。
92.0万字4个月前
落日胡尘 连载中
落日胡尘
寒闻冬
元末至正年间,被蒙古铁蹄践踏了近百年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横空出世的文瑄摇身一变,成了抗元名臣文天祥的后人,被卷进历史的洪流之中。亦正亦邪的明教,腐朽堕落的元廷,问鼎中原的群雄……元末的历史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波澜壮阔?
85.0万字4个月前
隋唐之英魂传承 连载中
隋唐之英魂传承
月支窟
隋朝末年,世家门阀林立,群雄并起。 这里有驰骋沙场的名将,有谋断古今的文臣,有风华绝代的佳人。 这里有隋炀帝,有李世民,有四绝四猛八大锤十三杰。 阴差阳错,林玄来到隋朝末年,觉醒英魂传承系统。 叮!恭喜宿主获得常山赵子龙传承。 叮!恭喜宿主……
5.9万字4个月前